小学科学沉和浮的教案优质8篇
通过教案的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与应用,教案的设计精细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科学沉和浮的教案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通过教案的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与应用,教案的设计精细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科学沉和浮的教案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沉和浮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二、活动准备:
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清明节的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三)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们)
(四)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五)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四、活动反思:
在设计这节活动时,我一直在考虑用不用告诉幼儿一些如今不文明的一些祭奠方式。但经过和大家的讨论研究,一致认为中班幼儿很多的都没经历过扫墓,并不知道那些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当还给幼儿一个纯净的心灵,不该知道的就不要让他们知道。在整个活动中,我以谈话法为主要活动方法,通过幼儿的讨论、已有的社会经验及观看视频,从而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方法。每个环节环环相扣,幼儿兴趣很高,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是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播放清明节习俗课间的时候没有对一些习俗进行简单的讲述,只是一遍而过,效果不太明显,幼儿记忆不深刻。再来,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自制简单的花朵,风筝等,既环保,又可以加深记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沉和浮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认识眼睛和耳朵,以及它们的作用。知道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
材料准备
水杯、瓶子、沙、石子等。
教学建议:
在进行声音的游戏的时候,尽量选择周围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进行。
教学过程
一、现在请同学们安静。现在仔细听一听,听见什么声音了吗?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耳朵捂住,还能听见吗?听得清楚吗?
二、听声辩音比赛
(1)请学生聆听几种乐器的声音,并尝试记住这些声音的特点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配合幼儿回答演奏乐器,引导幼儿回忆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在戴着眼罩的情况下,辨别几种乐器的声音
教师:这边的小朋友戴上眼罩,老师演示乐器,这边的学生当评委。(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二轮轮换进行,让学生辨认乐器的声音)
教师:老师请出一个小朋友来演奏乐器,让戴着眼罩的小朋友猜测是哪种乐器的声音,好不好?(引导幼儿探究声音的兴趣,体验耳朵的重要性。)
三、评估
1、是否知道耳朵的作用。
2、是否参与了耳朵的游戏。
四、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个“盲人摸物”的游戏。小朋友和爸爸妈妈轮流来体验闭着眼睛摸东西的感觉。
小学科学沉和浮的教案篇3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课时安排:
1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板书:微小世界)
2、提问:什么是微小世界?(细菌,细胞,病毒等)。
3.提问: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人类是怎么观察到的?需要借助一些观察工具是吗?用什么呢?
介绍:通常我们都是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这样的观察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微小世界的有关知识,本单元我们就重点研究放大镜,显微镜,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放大镜》(板书课题:放大镜)
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师出示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各种放大镜根据用途不同,所以结构也有所不同。顺便介绍修表用放大镜,鉴定珠宝用放大镜,台式放大镜。)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教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①目、镜、物三者,目、物不动,镜动。
②目、镜不动,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四、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五、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小学科学沉和浮的教案篇4
教学意图:
玩具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也充满了好奇,这节活动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颜色的兴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教学准备:
为每个宝宝准备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这么多好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真有趣。”
2、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3、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小学科学沉和浮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声音的大小与高低。
2、能找到改变乐器发声的响度与音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难点:
能找到改变乐器发声的响度与音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适合制作乐器的材料。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制作什么乐器,激发学生制作的欲望和兴趣。
二、动手制作。
1、选择材料。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
教师巡视指导。
2、动手实验。
学生小组实验各种不同材料发声的大小、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3、制作乐器。
小组合作制作乐器。(教师强调在使用小刀、剪子时要注意安全)
4、改进乐器。
学生小组演奏乐器,发现不足,合作研究加以改进。
三、总结。
各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制作成果。
第二课时
一、检查同学们的准备情况
◆模拟课堂
师:同学们的.工具和材料都带来了吗?
(如果有没带齐的情况,则在批评之后,安排他们:
1.向其他小组借同类材料;
2.教师帮助他们在实验室里寻找替代材料;
3.临时更换可制作的乐器。)
二、提出制作要求
◆模拟课堂
师: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团结合作,井然有序;
2.专心致志,不要大声吵闹;
3.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
4.注意安全,有紧急情况马上汇报。
5.节约时间。
三、同学们分组制作乐器
◆模拟课堂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术上的帮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一些数据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避免他们走太多的弯路。如:
四、调试乐器
◆模拟课堂
师:如果有提前做完的,就尝试演奏并调试自制的乐器,使它能真正奏出一首简单的乐曲。
如果一节课还没有做完,下课后或放学后,接着把它完成。
下节课我们将举办自制乐器演奏会,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小学科学沉和浮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
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
生(齐):记得!
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
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
师:看到了吗?
生:看到了。
师: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学生到实物展台上展示图片——一张潜望镜实物照片)
生2:我们小组找到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我读给大家听:
潜水艇通过调节浮力达到潜浮的目的。1897年,莱克建造了一艘采用双壳设计的潜艇。当时所有的潜艇潜水后只能盲目地行驶,只有当潜艇升到接近水面时,才能够通过舷窗看到水面的情况。莱克设想制造出一种既不易让敌人发现,又可以在水下看到水上情况的'仪器安在潜艇上。他买来一大堆各式镜子,试着制造。1902年某一天,他偶然地找到了正确的组合。他希望看到的街道和海港清晰地展现在他眼前。后来,他又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找一位光学教授合作,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组装方法。他把它装在他制造的潜艇上,这就是后来固定的和可旋转的潜望镜的前身。至此,潜艇才第一次有了眼睛,再也不用在水下的黑暗中盲目游动了。
师:通过听这个小组找的资料,你知道了什么?
生2:我知道原来潜水艇上没有潜望镜,后来是一个叫莱克的人发明了潜望镜。
生3:我还知道莱克从1897年制造了潜水艇后就研究潜望镜,直到1902年才制造成功,用了五年时间,说明他很有毅力。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很多科学研究和成果需要科学家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科学研究就需要这种毅力和精神。
生4:我从中知道了潜望镜是用很多镜子做成的,而且必须正确的组装才行。
体的呢?它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每组桌面上的简易潜望镜(牙膏盒自制型)揭开它的秘密吧!
(小组合作,有的先用简易潜望镜观察物体;有的在仔细观察简易潜望镜的外部形状;有的小组在小心的打开简易潜望镜,观察内部构造,并在纸上绘制简图;有的小组正在结合搜集到的潜望镜结构图讨论潜望镜的构造……)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和收获?
生1:我们小组发现潜望镜里有两块玻璃镜片,这两块镜片是这样放置的(实物展台展示绘制的简图)。
师:也就是说这两块镜片成什么角度?
生2:我知道,是平行的。
生3:反光的面是相对的。
生4:资料上说镜片与水平线成45度角。
师:还有补充吗?
生5:我们还发现潜望镜的长短不会影响观看的效果。
师:你是说哪一部分?
生5:竖着的部分。横着的部分不能太长,长了影响观看的范围。
3.动手制作,应用实践。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潜望镜的构造,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潜望镜?
生(齐):想!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给大家提点建议。
生1:用牙膏盒做潜望镜的身子,在上下相对的侧面分别挖一个正方形的口,然后将镜片放到里面。
生2:我反对,镜片不能放进去,要在盒子边上开槽,将玻璃镜片插进去。
生3:最好用胶带粘好。
师:镜片怎么放呀?
生4:成45度角。
师:还应注意什么?
生5:用小刀时要小心,别割伤手。
生6:插玻璃片时也要注意,最好用砂纸打磨一下,或边缘粘上胶布。
生7:做完后将外壳美化一下,最好涂成“迷彩色”,写上自己的名字,免得丢了。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老师这也有一个制作潜望镜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实物投影展示)。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了,好,下面同桌合作制做一个潜望镜,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潜望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潜望镜,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评价,课后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生(齐):潜望镜的秘密!
师:这个秘密揭开了吗?
生(齐):解开了!
师: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1:我知道了潜望镜是根据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制成的。
生2: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内部结构,还自己制作了一个潜望镜。
生3:我制作的潜望镜非常漂亮,而且效果很好。
生4:我的潜望镜是在同桌的帮助下做成的,要不我恐怕做不成,我很感谢他。
生5:我知道了潜望镜的发明过程。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由于时间关系,课后可以继续玩一玩你们制作的潜望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以改进。另外,布置两个课后研究专题:
(1)、调查了解,真正的潜望镜是什么样的?
(2)、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
小学科学沉和浮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使学生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
3、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制作的各种乐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二、展示交流。
1、教师公布规则。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要求加以简单的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乐器进行评价,并试着提出改进建议)
3、师生共同评出“创意奖”、“制作奖”。
三、拓展。
教师适时的引出噪声的话题,并引导学生探究控制噪声的方法。(学生阅读“科学自助餐”)
第二课时
一、举办演奏会、组间互评
◆模拟课堂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演奏会的形式,独奏、合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一方面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其他小组乐器的独到之处,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乐器。
活动要求: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乐器,介绍乐器的发声原理和特点。
2.观众要安静地倾听,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不能持讥讽的态度。
3.客观地评价乐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将评选出优秀制作奖和优秀表演奖。
(学生参与演奏会的学习、欣赏活动,同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根据其他小组的表现在不同数量的星星中填上颜色。)
评价内容
我们搜集了所需的全部资料☆☆☆☆☆
我们能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了验证☆☆☆☆☆
我们的乐器演奏效果还不错☆☆☆☆☆
我们小组能密切合作☆☆☆☆☆
二、小组自评
◆模拟课堂
师:本小组在以下这几个方面表现得怎么样?讨论一下,客观地给自己打分。
评价内容
乐器的外形美观☆☆☆☆☆
乐器的设计有创意☆☆☆☆☆
乐器演奏的声音准确、优美☆☆☆☆☆
小组成员在演奏时能做到团结、合作☆☆☆☆☆
三、改进乐器
◆模拟课堂
师: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如果要对自制的这个乐器进行改进,它将会有什么新变化?请在“科学记录本”上画出结构图。
小学科学沉和浮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黑龙江是个物产的丰富地方,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量地。
2、知道黑龙江有两种农作物:一种是粮食作物,一种是经济作物。着重让学生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用玉米做的食物。
教学重点:
了解黑龙江的农作物玉米。
教学难点:
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玉米食物。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黑龙江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同走进黑龙江,来了解一下家乡的农作物。
二、通过蔬菜、粮食知道什么是农作物。
(1)角、辣椒、西红柿等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蔬菜作物。
(2)米、大豆、高梁、小麦、水稻等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粮食作物。
(3)引导知道蔬菜作物、粮食作物统称为农作物。
三、认识玉米
1、谜语引入。有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
脱下绿袍子,满身是珠子。(谜底:玉米)
2、了解农作物玉米。
(1)示课件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使学生知道每一株玉米都是从播种到育苗。从出土到田间管理。经过施肥,撒药,除草,打叉,到后期的拿大草,到现在成熟大约要100多天。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不容易,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2)了解玉米的种类。
按颜色分类:黄玉米、白玉米、黑玉米、红玉米、花玉米等。
按味道分:
(1)常规玉米:
(2)特用玉米: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优质蛋白玉米。
(3)了解玉米食品。
大查粥、馒头、发糕、窝头、玉米饼、玉米粥、玉米肠等。同时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四、认识大豆
1、利用课件了解大豆的生长过程。
2、了解大豆食品。
豆腐、豆浆、豆奶、豆油、酱油等。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家乡黑龙江富饶美丽的地方,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家乡建设的更加富饶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