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教案中的多样化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教案中的多样化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91页《三角形的面积》,92页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实验记录单。

学生准备:各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复习铺垫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环节,对于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猜谜语:一块布料三角样,颜色鲜红真漂亮。少先队员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学生猜谜。

3、创设情境:要想做这样的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计算什么?

4、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猜谜,以及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活动一: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要求:请你用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图形,快来试一试吧!小组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活动二:观察讨论,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实验记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 )。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3、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x(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小组活动,然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推理、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顺利实现原有数学知识结构的扩充和新知结构的建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例2:学校计划做的红领巾的底是100㎝,高是33㎝,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做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既解决了课前的问题,还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习能够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巩固应用,举一反三。

第一关:辨一辨。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二关: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说出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单位:厘米)

第三关:制作两个这样的交通警示标志,需要多少铁皮?第四关:求出下图中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智慧闯关的形式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强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课件出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4)我还想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我评价,接着让学生互相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

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l立方厘米、l立方分米、l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 (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1)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4 4 1 l

8 4 2 1

24 4 3 2

(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l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 b h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

(1)3600

(2)295

(3)800

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2)7。06×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复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贴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

2、观察讨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

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法分配律一样。

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

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计算下面各题。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

3、判断对错。

(1)50。4×1。95—1。9(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

4、应用题。

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

2。(1)272。182(2)7。67(3)20。582(4)0。5707(5)36。936(6)0。88532

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生活中有许多图形,老师今天准备了4幅,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如果求它们的面积可以怎样求?

图??

图二

图三

图四

课件逐一出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让学生发表意见。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生2: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生3:队旗的面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生4:七巧板是由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这几个都是组合图形,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生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成的是组合图形。

生2:有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师小结: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图一:是由三角形、长方形、加上长方形中间的正方形组成的,

面积= 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图二:作辅助线使它分成一个大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方法一:分割法:将整体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是由两个梯形组成的。

师:为什么要分成两个梯形?怎样分成两个梯形?

引导学生说出将它转化成以学过的简单图形以及在图中作辅助线。

师:是的,可以用作辅助线的方法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简单图形来计算。

(板书:转化)

大家想想,用辅助线的方法还有不同的作法吗?

方法二:添补法:用一个大图形减去一个小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作辅助线补成一个长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

图三:是由四个三角形组成的。

面积 = 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2 新知探究

(一)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三角形+正方形 )

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二)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们分割成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3 巩固提升

(一)这是学校教学楼占地的面积平面图,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它的面积?

(二)一张硬纸板剪下4个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可以做成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这张硬纸板还剩下多大的面积?

(三)下面各个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四)学校要油漆60扇教室的门的正面。(单位:米)需要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五)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六)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七)如图,有两个边长是200px的正方形放在桌面上,求被盖住的桌面的面积。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组合图形,并能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已经学习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

板书

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其他类似内容

1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优质8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优质8篇

我们在工作中制定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明确目标和方向,一个清晰的工作计划能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

查看剩余 7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优质8篇

2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

我们在工作中制定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明确目标和方向,有效的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项目中理清思路,避免因混乱而导致的失...

查看剩余 7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篇

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参考6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参考6篇

一份优秀的教学总结也是需要经过我们的反复推敲的哦,在当下的社会中我们是需要写教学总结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完整的,你会写吗...

查看剩余 77%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参考6篇

4小学数学五上教学工作计划参考5篇

小学数学五上教学工作计划参考5篇

新的工作即将展开,要认真考虑并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有一个实际可行的工作计划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冲突和纠纷,18范文网小编今...

查看剩余 86% 小学数学五上教学工作计划参考5篇

5小学4年级上册作文6篇

小学4年级上册作文6篇

作文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通过阅读积累素材,能使我们的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

查看剩余 76% 小学4年级上册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