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案模板5篇(《夹竹桃》教案模板:创意引领,激发学生思维!)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5篇关于《夹竹桃》教案模板的内容。这些教案模板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夹竹桃》这篇课文,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无论您是一名新手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这些教案模板都能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夹竹桃》教案模板5篇(《夹竹桃》教案模板:创意引领,激发学生思维!)

《夹竹桃》教案篇1

目的要求:

1、充分感知课文,认识夹竹桃的外形特征与内在品性;

2、学会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夹竹桃精神的感染,激发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

由“形——性”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夹竹桃的特点。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图片、文字内容、夹竹桃实物、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程序和内容

一、出示图片,初看夹竹桃的花、叶

引出课题: 夹竹桃

认读课题

二、回顾欣赏,认识形貌。

1、再次观察。

(1)叶 图上的叶有什么特点?(细长、翠绿、如竹叶……)

板书 叶如竹

(2)花 用语言描述,或用词语概括(艳丽、迷人、如桃花……)

板书 花如桃

2、指点:有了这样的外形特征,人们就给它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

3、出示明代翰林学士的诗,吟读加深认识。

妾容如桃萼,郎心如竹枝。

桃花有时谢,竹枝无时衰。

4、出示夹竹桃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增强感性认识。

5、引入课文第二小节对花的描述。

6、小结概括: 夹竹桃真是一种________的花。

7、比较课文第1小节作者的看法。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质疑:究竟是什么最值得作者留恋与回忆呢?你们想更深入地了解夹竹桃吗?

三、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生字读音和易读错的字,并思考这样的问题。

四、检查初步感知。

1、与词语“对话”(逐行出示)

融洽 花团锦簇 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熏透 美不胜收 一墙之隔 迎风吐艳

衰败 无不奉陪 毫不含糊 叶影参差

一嘟噜 微风乍起

(学生自读、试读、领读结合)

2、是什么让作者爱上夹竹桃?

出示最后一小节“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齐读)

五、把握重点,品悟韧性。

1、课文的哪一小节着重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2、出示第4小节内容。

(1)哪些语句你特别有体会,能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呢?(鼓励,有发现就举手)

(2)相机出示相关语句。

①“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认识 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板书:生命力强)

有感情地朗读此句。

A 比较句子练习

春天、夏天、秋天,夹竹桃都开花。(比较原句体会表达)

B 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练习改句子:

例:a 翁建平同学热爱体育,注重锻炼,每一次比赛都名列前茅。(无……不……)

b大家听了好书记孔繁森的事迹报告后,没有一个人不激动万分。(无不……)

②“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结合欣赏图片,认识花期长、生命力旺盛。

体会读这一句。

(让学生再自由读,关注课堂生成的契机,灵活把握)

(3)指点:这就是韧性,你觉得韧性就是指怎样的精神呢?

(不屈服、敢于进取、顽强……)

(4)自由体会读,表现出这样的精神。

(5)指名读 (师注意有新意地评价)

(6)师示范读,互动评价。

(7)学生再体会读。

(8)出示划出重点词的这段,学生齐读,注意突出这些词。

六、总结课文。

现在你爱上夹竹桃了吗?爱它的'什么?

七、布置课外作业。

1、将本课的所知所得,用“我喜爱的夹竹桃”为题,向他人介绍(还可查阅有关资料,以求全面了解)

2、背诵课文第4小节。

板书设计:

叶如竹

形 花如桃

夹竹桃

性 生命力强

[教案说明]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案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图文结合,声情并茂。

课件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学生多方位地、全面地认识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学生的体验空间,变得更加开阔,思维与审美的情感自由地碰撞、提升。

二、精心练习,突出感悟。

练习的设计,让学生自然地融入与文本的对话中,层次分明地为完成由“形----性” 的过程认识而服务。学生的主体在课堂中得了到充分的发挥,与文本进行和谐的交流,在自悟中完成一次次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整体联系,注重拓展。

教案的设计不局限于课本,引入“活水”是为了让自身更加“清澈”, 为学生全面地、整体地认识事物而努力,跳出课本学课本,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活力。

《夹竹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2、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品味课文的语言,着重体会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感悟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感受课文运用对比手法衬托出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读题:

1、出示图片,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美丽的植物,仔细观察它的叶子、花,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叶子像竹,花朵像桃)。

2、它夹杂了竹和桃这两种事物的特点,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夹竹桃。(齐读课题)注音:jiā。很有特色的名字,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引读第一自然段),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最留恋的是什么?

2、交流板书: 花的色彩、花的韧性、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或花影)。

3、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4、男同学读开头这一自然段,女同学读结尾这一自然段。

5、这样的开头与结尾在写法上就叫(互相照应、或首尾呼应)。

如果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能用上这样的方法,定能使你的习作内容更清楚,结构更完整。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有人爱梅,如王冕,他爱梅花贞洁自守的品格;有人爱菊,如陶渊明,他爱菊花素雅高洁的特点,而季羡林独爱夹竹桃,夹竹桃最可贵之处是什么?(韧性)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一下夹竹桃的韧性。

2、学生自由读,批注。

3、交流。

重点语句:

(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1、引导学生抓住“又……又……”来体会夹竹桃的韧性。

2、通过“悄悄地、一声不响”体会夹竹桃默默无闻的品格。

3、指导朗读这句话。(带着喜爱、赞美的语气)

(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1、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比较在语气上更强烈。

2、想象,夹竹桃在温暖的春天里,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放,在盛夏的暴雨里,迎着什么开放?在深秋的清冷里又迎着什么开放?

引读。

3、它盛开的仅仅是鲜艳的花朵吗,还在向我们展示什么?

4、再读这个句子,大家应该有不同的感受。

(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

1、这也是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

2、夹竹桃陪伴过哪些花?

3、引出第三自然段。

春天、夏天、秋天、分别陪伴过谁?

4、这么多花,美吗?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5、学到这儿,老师有疑问,这个自然段写了这么多花,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是为什么?

(对比、衬托出夹竹桃花开三季,顽强。)

6、反复朗读。

(四)、比较两个否双重定句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用上“无……不”、“无不”说话,体会语气更强烈。

(五)、这一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找出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指名改成陈述句,朗读出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的赞美。

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你对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有了新的认识吗?

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简介季羡林生平,以“韧性”为点,人、景合一。

为什么季羡林独爱夹竹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季先生的简介,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静静地看,用心读,你会有哪些感受?(投影出示)

五、让这坚强而美丽的花朵永远开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板书:

花色

夹竹桃                    季羡林

韧性

默默无闻   隐忍

连续不断   坚持  

花开三季   顽强

引起我许多的幻想

《夹竹桃》教案篇3

文本解读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清新如六月甘泉,流畅如潺潺细流,自然如皓月清风。在《夹竹桃》这篇文章中,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的对象,正寄寓了他的追求和趣味。透过《夹竹桃》一文,不难看出季先生淡然的生活态度与脱俗的生活情趣,他欣赏夹竹桃在平平常常外表下的兢兢业业、顽强持久。文章以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

《夹竹桃》一文,层次分明,意境美好,情趣隽永。文本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寄情文本,赏析感悟,去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而进一步感受季羡林先生的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品味、赏析语言文字,感受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以及给人带来的幻想,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画面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夹竹桃图片,说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2.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有了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写下一篇优美的文章——《夹竹桃》。

3.揭示课题,弄清“夹”的意思和读音。

设计意图: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夹竹桃没有感性的认识,利用媒体直接呈现夹竹桃的形象,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利于学生首先从直观上把握夹竹桃的样子,为学文服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听了朗读,你对夹竹桃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美文需要诵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让文本语言第一时间浸润学生心灵,还让学生对文本有了一次整体感知的机会。

三、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联系课文内容,交流学习字词。

(1)出示一组花名,朗读花名,谈感受:

迎春花桃花海棠榆叶梅丁香凤仙花石竹花

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玉簪花菊花

师:这些花很美,给人眼花缭乱之感,在大自然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2)出示一句话: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三个“最”字让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夹竹桃的朴实,作者开篇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

设计意图:让“夹竹桃”在令人目不暇接的繁花中间亮相出场,给学生形成视觉、情感上的强烈冲撞,能有效地激起学生走近夹竹桃、了解夹竹桃的阅读期待。

四、品读片段,感知形象

1.默读描写夹竹桃样子的段落。

2.画出描写夹竹桃花的语句,交流读后的感受。

3.闭上眼睛,想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的情景,感受夹竹桃花的奇妙、有趣。共3页,当前第1页123

4.课件再现夹竹桃图片,欣赏画面,朗读片段。

设计意图:用语言文字先在学生心中画出“夹竹桃”的形象,再用图片加深“夹竹桃”的印象,在品析、欣赏、玩味的过程中,“夹竹桃”的形象开始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五、出示词句,指导书写(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走进了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夹竹桃的世界,了解到在季先生的心中,始终蓬蓬勃勃、泼泼洒洒地盛开着两盆夹竹桃,是什么原因令季先生对它们情有独钟呢?

2.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这两株花,感受它的韧性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幻想。

设计意图:“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抓住文本“关键处”设疑,可以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二、潜心品读,感受韧性

1.怎样认识“韧性”这样的字眼?

2.哪一小节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划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

3.自由读,交流:哪些词句打动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一:“悄悄”、“一声不响”——夹竹桃生命最灿烂的时刻,却悄悄地不声不响地开放,多么朴实谦逊啊!)

(预设二:“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这是美的接力,生命的接力。夹竹桃没有衰败,只有烂漫,她用美丽延续着美丽,生生不息,多么蓬勃的生命力啊!)

4.朗读,初步感受夹竹桃虽不张扬却生生不息的特点。

5.创设语境,反复诵读,深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1)哪些词语写出了夹竹桃花期之长?

(2)夹竹桃花期之长用了三个短语来表现——“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读书时,我们要将短句读长,将短语的内涵读丰富,展开想象体会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教师引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生命萌发,万物生长,快瞧,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在盛夏的暴雨里,花自飘零水自流,可是,你不曾想到,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在深秋的清冷里,飒飒西风满院栽,令人惊叹的是,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

6.小结:许多花只美丽一季,惟有夹竹桃却始终如一,从春到秋,一直默默地、毫不倦怠地开放,生命之歌如此嘹亮,不能不令人赞叹。

7.学生练习背诵片段。

设计意图:紧扣“韧性”这一中心字眼,通过让学生默读、划重点词句、品析语言文字、感情朗读、背诵等环节,充分感受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学生反复诵读夹竹桃默默开放、生生不息的语句,在对语言文字的涵泳、品味中,学生既感悟到夹竹桃可贵的品性,又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丰富与美妙,从而增加积累,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受到了人文的熏陶。

三、自主交流,丰富想象

1.月光下的夹竹桃是怎样的迷人而富有诗意?

2.自主阅读课文。

3.交流:皎月当空,银辉倾泻,站在夹竹桃的下面,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花朵模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闻到了——浓浓烈烈,花香袭人,“花气袭人浑欲醉”。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想到了——花影奇妙,像一幅地图,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

4.一学生配乐朗读作者幻想的语句,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花影的美妙。

5.月光给夹竹桃镀上了朦胧的色彩,作者奇妙的幻想给了夹竹桃灵动的、诗意的韵味,美哉,夹竹桃!不能不爱,夹竹桃!

6.感情朗读、背诵片断。

设计意图:教学“幻想”这一片段时,让学生在触摸语言文字后,展开想象,调动学生丰富的阅读体验去看、听、闻、想,把课堂变成一个个性的、灵动的、诗意的空间。

四、 总结升华,体会写法

1.课文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哪些词语写出了每个季节群芳争艳的情景?

2.出示四字词语:

花团锦簇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熏透庭院迎风怒放

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这些花或以色彩争春,或以芳香诱人,花开花落,给主人带来了快乐,然而这段内容与夹竹桃没有关联,为什么作者却花费这么多的笔墨?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样写是为了对比衬托夹竹桃的可贵的品质。)

4.总结。

正因为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如此喜爱,对夹竹桃有如此独特的感受,所以他被人们称为“夹竹桃知己”。季羡林在《夹竹桃》原文中写道: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依然不能忘怀那两盆夹竹桃。

设计意图:对作者花费笔墨描写其他花用意的揣摩,对比衬托写法的渗透,作者原文的介绍,这些环节的设计,符合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更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因此,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提高语文能力。

《夹竹桃》教案篇4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语言实践,教师应在听、说、读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不断地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录音机

教时划分:

2课时

课前先学:

收集夹竹桃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文

1.谈话:同学们喜欢花吗? 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写花的文章好不好?

师生一起写课题:夹竹桃

2.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夹竹桃吗?

3.教师可对学生讲的不到的地方进行补充。(出示夹竹桃的文字介绍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大家想知道有关夹竹桃更加详细的介绍吗?那就请你打开书,自己去读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2.不过在第一遍读课文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如果有认不识的字或者是不理解的词语,请你用笔标出来。

3.交流学生提出的疑问,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助。

三、学习第一小节

1.指明读第一小节

夹竹桃不是……也不是……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你读懂了什么?

3.这儿出现了一组关联词,大家会用它来造个句子吗?

4.学生造句之后,教师相机请另一位同学说说:你听懂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

5.齐读第一小节,感受夹竹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四、学习第二小节

1.夹竹桃,一种很平常的花,既不是最名贵,也不是最美丽,为何在作者的心目中却占有如此不可替代的地位呢?大家想不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2.出示两幅夹竹桃的图片(一幅红的,一幅白的)

3.看了图片你想说些什么?(美、奇妙)

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两种颜色的夹竹桃的!

5.自己读,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6.抓住“火上有雪”“雪上有火”引导学生理解“奇妙”“有趣"

第二课时

一、质疑旧知

1. 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

(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

2.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 、4)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

集体交流

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出示: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不迎风吐艳。

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特点的吗?

(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

5.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

三、自主学习,感受“幻想”的乐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2.汇报: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齐读。

3.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自由练习朗读。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              。”句式说话。

5.提高要求,把句子说具体些(也可以试着说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

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设计

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比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等,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一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参差迷离

《夹竹桃》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三、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导入新课。5分

((2)夹竹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看录像,直观了解。)

(3)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夹竹桃,你对它有什么印象?

(抓住学生回答时的普通、不引人注意巧妙地进行过渡。)

(4)出示句子1读一读:

是的,“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突出两个最字体会情感。)

过渡:这两个“最”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下面我们轻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那样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吗?12分

出示句子2读一读: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爱”、“韧性、幻想”(强调理解“韧”字的含义。)

(1)自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夹竹桃呢?

(2、4、5小节)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并读准有关生字。

适时板书生字正音:(参差、荇、奉、蛾、乍)

(3)读后议一议各小节都写了什么?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节)

(组织学生讨论)

3、精讲课文第3节。5分

(1)第3小节没有写夹竹桃,它又写了什么呢?它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第3节课文,指名读,读准“榆、锦、腊、簪的字音。)

(2)指名再读,从第3节中找出你最想用的一个词形容以一下我家院子里花的美丽?

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你还想用那些词赞美这些花儿?(指名说几个词)

指导朗读:这么多美的花儿,这么多美的词儿,能不能用你的语言来打动我们的心?谁有勇气来试一试。

过渡,质疑:这美不胜收的满院鲜花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能对比衬托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4、精读第4节。15分

(1)出示第4节课文,指名读一读,想一想这一节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结合板书突出“韧性”)

(2)再读这一节,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学生读文画句子,指名读,交流。)

(3)出示两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理解。

句子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句子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读一读,讨论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会“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上面的两个词造句。

(4)读了上面的句子,在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涌动着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敬佩之情……)

(5)齐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小结:再读,夹竹桃可贵在什么地方?(韧性)所以作者深深爱上了夹竹桃!(读出夹竹桃的可贵,读出你对它的喜爱,读出你对它的敬佩!齐读第4节课文。)

5、课外拓展: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像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

3分

(雪松、竹子、月季花、广玉兰、万年青、香樟……)

老师向你们推荐两首小诗,读一读:

青松竹石

(陈毅)(郑燮)

大雪压青松,咬定青山不放松,

青松挺且直。立根原在破岩中。

要知松高洁,千磨万击还坚劲,

待到雪化时。任尔东西南北风。

结束: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可贵的韧性,它还引起了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作者又幻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韧性

夹竹桃爱

幻想

★其他类似内容

1《认识圆形》幼儿园教案模板5篇

《认识圆形》幼儿园教案模板5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认识圆形》幼儿园教案模板5篇。通过这些教案模板,幼儿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圆...

查看剩余 84% 《认识圆形》幼儿园教案模板5篇

2有趣的汉字教案模板5篇

有趣的汉字教案模板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5篇有趣的汉字教案模板。这些教案模板旨在帮助教师们设计生动有趣的汉字教学课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学习动...

查看剩余 80% 有趣的汉字教案模板5篇

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模板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模板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五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的模板。这些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阳》这篇课文的内容,提高他...

查看剩余 80%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太阳》模板5篇

4《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模板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模板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5篇关于《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模板的精选内容。这些教案模板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点...

查看剩余 84%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模板5篇

5《愚公移山》教案模板5篇

《愚公移山》教案模板5篇

当然可以,以下是简介: --- 《愚公移山》教案模板5篇 ----------------------------------------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

查看剩余 75% 《愚公移山》教案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