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比一比》教案通用4篇(一年级《比一比》教案:四篇通用,助力学生成长!)
本文为一年级《比一比》教案通用4篇的简介。《比一比》是一本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本教案共包含4篇通用教案,涵盖了不同主题和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较的概念。通过这些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比较能力,并培养出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画一画、比一比,使幼儿进一步理解7的实际意义,能熟练地将数物进行匹配,并能较顺利地感知自然数列中前后两数的量的关系。
2、培养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幼儿作业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数卡1——7,数群卡1——7。
学具:幼儿用书、笔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识7以内的数。
1、给数字画像。
2、拍手游戏复习7以内数的形成。
3、游戏——会变的数卡,进一步感知数列中前后两数多1少1的关系。
二、幼儿作业。
1、(出示范例)教师引导幼儿审题,并示范做题目。
2、幼儿翻开书,和老师一起读题目。
3、幼儿做建构书P6的作业——数物体,写相应的数字。
4、P12看数字画礼品。
5、P24用添1或去1的方法让数字和圆点一样多。
三、展示、评价幼儿作业。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四个字。认识|和土。
2.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学习,学习运用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仿编韵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图片和实物若干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激起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师生互比年纪、身高,提示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引入课题。
二、开展竞赛活动,复习生字、词语、课文。
1.小组间开火车,赛读生字。
2.指名两组比赛开火车,赛读词语。
3.课件示图,师生齐读课文。
三、运用插图、实物进行对比,理解群颗堆的意思和适用对象。
1.群
(1)看图,比较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引导学生发现一群比一只多。
(2)出示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企鹅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群表示数量多的.同类事物聚在一起。
(3)拓展说话:一群
2.颗
(1)观察并比较实物:苹果-枣、西红柿-花生、罗汉果-莲子、乒乓球-珠子,初步感知颗指较小且近似圆形的东西。
(2)自由展示并说出自己所带的能用一颗表示的实物。
(3)拓展说话:一颗
3.堆
(1)看图,比一比一堆杏子和一个桃子,初步感知堆。
(2)小组合作,在桌子上摆一摆、说一说自己带来的可以用堆表示的东西。
(3)指名汇报。
(4)拓展说话。
四、复习巩固,积累语言
1.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同桌讨论,指名说,齐说。
2.小组协作学习: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摆一摆,说一说。
五、运用语言积累,仿编韵文
1.齐读课文。
2.观看课件,仿编韵文。
情境一:菠萝和梨
情境二:葡萄和桃子
情境三:马和兔
3.小组合作,自编韵文。
4.指名汇报。
六、写字练习
1.课件示生字,伸出食指跟随电脑书写笔划。
2.仔细观察,自主探究: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练写生字,展示评议。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初步建立比较
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单独比较谁长谁短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完整地说不能做到,教师要加强渗透和指导。
比较方法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能已经会数,但是却不一定能数得准确,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掌握数数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一个地按一定顺序数数,不容易遗漏、重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难点: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会跳绳吗?有两位小伙伴淘淘和兰兰也喜欢跳绳。瞧,他们跳得多好!(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淘淘手中的跳绳是什么颜色?兰兰的跳绳呢?(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
比一比,这两个小朋友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这是豆角先生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板书课题:比一比
二、新知探索
1、比长短
你认为哪根长,哪根短?
学生兰兰的长一些,淘淘的短一些。
你是怎样比的?(拿出准备的跳绳)谁来比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比一比。
学生比的方法不一定准确,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比长短的时候,应该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长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引导:下朋友们用手指一指,书中画的两根拉直了的跳绳,哪端是对齐了的?(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指一指)
引导:茄子先生还有一个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长的那根绳子后面的方框里画“√”小朋友们会画吗?试一试。
2、比高矮。
引出第二位“老师”:白菜老师。
白菜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图中准备玩滑梯的两个小朋友,谁高一些,谁矮一些?
引导学生用穿绿上衣的高一些,穿红上衣的矮一些。
怎样比较高矮?
指名两人上台比一比。
一人站讲台上,一人站讲台下。能这样比吗?
引导:比高矮时,两人站的位置应该是同一高度,并且双脚放平,背伸直,最好是背靠背。
反馈练习:同桌比一比,看谁高谁矮。
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比高矮?
两棵树
路灯的杆子和树比较
桌子和凳子……
3、比轻重。
引出第三位“老师”——茄子老师。
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图中红果子和黄果子,哪个重一些,哪个轻一些?(出示教材中的图片)
引导:玉米老师把这两个水果放在什么地方让小朋友来观察它们的轻重呢?
拿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引导:当天平两边一样高,也就是天平保持平衡时,说明什么?
如果天平一边高,一边低,(拿出准备的水果放入盘中)说明什么?
看着天平,你会想起我们玩过的什么游戏?
学生:跷跷板
对!重的一边会下沉,轻的一边会上翘。
拿出水果,提问:谁来说说老师手中的两个水果哪个轻,哪个重?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要求在书上在重的果子下面的方框里画“√”。
三、自主练习
第5~6页(投影)
(1)人拿出一支铅笔,比一比谁的长,谁的短,指名交流时,注意比较的方法。用一句话说出比的结果。
(2)读题,学生在书上画“√”。让学生体会直路近,弯路远。
(3)读题,学生在最长的后面画“√”,最短的后面画“○”。让学生知道除了拉直了比一比,也可以数格子比一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除了今天学的比长短、比高矮,你还会比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比一比)。
2.完成第5~6页4、5、6、7题。
六、板书设计
比一比
高、矮、长、短、轻、重
七、教学反思
1.例题首先强调观察的顺序性,过程中关注孩子对于比长短、高矮、轻重的语言表达,让孩子在活动中加深感受,在感受中体验生活。练习教学时,要重视让孩子体验比较的方法。
2.缺少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意识,天平抽时间还是要让孩子感受一下
资源文件列表:
一年级《比一比》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10以内数字的相邻数,了解数字多
1或少1的关系。
2、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1—10的卡片,图片房子
2、图片小兔、小鸟、老鼠、乌龟、蝴蝶、小猫、小猪各1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1—10的卡片问:比1多1的是数字几,教师在相应在黑板上写上数字2…等等;那比2少1的是数字几,教师在相应在黑板上写上数字1…等等。
1、数字游戏:我出几你念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教师请幼儿念出比这个数多1的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教师请幼儿念出比这个数少1的数。
二、找房间,进一步感知相邻数的关系
教师出示图片房子,教师请个别幼儿来当小动物找房子。
1、小兔的房间号码是4的小邻居
2、小鸟是6的小邻居
3、老鼠是2的小邻居
4、乌龟是1的大邻居
5、蝴蝶是5的小邻居
6、小猫是5的大邻居
7、小猪是6的大邻居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小动物找房子是否正确;如有找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纠正。
三、幼儿操作
教师分发幼儿用书,请幼儿完成《合成一幅图》《比一比》
教师批改作业四、活动结束
四、延伸活动 游戏:数字找邻居
1:老师出示数字,分别找大邻居或小邻居。
2: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去找大邻居或小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