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教案美篇6篇(《恐龙》教案美篇:探索古老世界的奇妙之旅)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6篇关于《恐龙》教案的精彩文章。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恐龙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恐龙的起源到不同种类的恐龙特征,从恐龙的生活习性到它们的灭绝原因,这些文章将带领读者们深入了解这些古老生物的奇妙世界。无论您是教师还是对恐龙感兴趣的读者,这些文章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教学资源和知识。
《恐龙》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恐等15个生字,会写亡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庞大传染严寒等词语。
3.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A 案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恐龙的图文资料,自办小报,并张贴在教室周围的墙壁上。
2.老师找关于恐龙的光碟或录像片。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外了解的有关恐龙的知识。
2.播放恐龙的录像片。
3.板书课题,谈话激趣。
现在,这些庞大的动物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消失了、灭绝了、灭亡了)随机板书课题。
4.大家想知道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吗?快去读读课文吧。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我会读图标,激发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分段落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观察课文插图、与伙伴讨论等方式初步理解。
4.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在小组内认读,并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老师巡视,鼓励)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可隐藏在某种图画中),让学生认读(认读完后出现完整的图画)。
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先知道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课文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3.自愿在班上展示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正音及读出恰当的语气。
巩固识字
用游戏方式复习本课生字。(如用拼音和字找朋友、生字和熟字找朋友连成词语、猜字)
第 二 课 时
复习生词,回顾内容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研读感悟
1.各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几种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第2~4自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学习方法:
a.读一读,朗读相应的段落。
b.想一想,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c.画一画,画出重点词句。
d.议一议,组内讨论不明白的问题,补充有关自然科学知识。
《恐龙》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描写5个生字。
2、在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划出关于恐龙消失原因的句子。
3、知道恐龙曾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它的灭绝至今是科学上的一个谜。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恐龙图片,问:看,一起告诉我图上画的是?(生:恐龙)
2、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老师这儿有一段关于恐龙的资料,请你们自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请你根据自己的记忆情况给自己作一个评价。
3、生交流,师:在这段文字里共有四个生字,你能根据这四个自学要求学好这四个生字吗?(出示生字自学要求)
4、师:你们学得真棒,四个生字宝宝回家了,让我们一起去读好这段文字。齐读第一节。
5、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侏罗纪公园,去了解神秘的恐龙世界,一起完成一份充满趣味的研究报告,好吗?
6、出示课题,齐读。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恐龙原本是个大家族,有着丰富的种群,看,在侏罗纪公园里生活着生性凶残的,生――霸王龙;高大的,生――腕龙;喜欢吃草的,生――雷龙;头上长着两只尖角的,生――三角龙;喜欢偷吃别人宝宝的,生――偷蛋龙;善于飞行的,生――翼手龙;身体极长的,生――梁龙;背上长着像一把把剑似的,生――剑龙;游泳高手,生――鱼龙。
1、师:这么多的恐龙怎么会突然一齐消失不见了呢?科学家们又作出了哪些推测呢?请你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3小节,用横线划出恐龙消失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2、集体交流,评价。
3、师:你们都找到了,选择一句你最有把握读好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
4、按兴趣分读句子。
5、出示词语、图片。可是气候变化说、行星撞击地球说、偷蛋说和传染病说这四种推测,都不足以使人信服,你同意这四种说法的哪一种?如果不同意,说说你的看法?
6、师引读最后一节。
四、再读课文,求新求异。
四人小组讨论恐龙消失的原因还有哪些?小组长评价,交流。
五、课堂小结,诱发潜能。
以“我知道的恐龙”或“我是恐龙”为题,向在座的各位老师作介绍。老师评价。
《恐龙》教案篇3
1、介绍作者
阿西莫夫(1920 —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2、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听读赏析
多媒体展示视频朗读
推理环节
现在我们要通过阅读课文(),试着来做一道推理证明题。
题目是:
已知:地球上其他大陆以及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
求证: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而不是恐龙在移动。
解答过程
∵已知南极附近的岛上发现恐龙化石。 现象
又∵其他大陆已发现了恐龙化石。 联系
∴恐龙曾经遍布世界各地。 判断
∵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南极的气候不相适宜。 联系
∵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 疑问
∴大陆在漂移? 假设
又∵一些板块边缘可以拼合 依据
∴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结论
猜想环节
多媒体展示4张地图,让学生阅读课文7-12段,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大陆板块的变化。
4、总结
以上推理和猜想分别涉及到了哪些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物学和考古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恐龙》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特点。
3.激发学生探索恐龙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读中理解恐龙的类型很多,形态千奇百怪。了解“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难点:用上述几种说明方法,仿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恐龙的外形。
三、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简析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学生心中最神奇的一类动物。学习课文之前,学生已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图片、查阅资料、观看电影电视、游玩常州恐龙园等),对恐龙有了较多认识,形成了良好的知识储备。这样的积累,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知识介绍性质的自然课。
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课文特点,本课教学首先应立足“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在读中学习文章是如何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增加知识性文章的可读性。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研究恐龙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利用FLASH制作动画课件,冲破时空限制,创设恰当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保持旺盛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背景图及课题文字、音乐 导入课题时使用
Flash制作时空隧道动画 过渡到初读课文时使用
Vcdcute剪辑《恐龙世纪》影片片断 创设情境,感知课文时使用
Flash制作七种恐龙动画及文字 理解课文,认识恐龙,掌握说明方法时使用
Flash制作多种恐龙知识数据库 拓展学习时运用
Flash制作恐龙灭绝背景图及文字、音乐 探究灭绝原因时使用
链接相关网站网址 课后学习使用
五、课件设计注意点
1.画面优美、恰当。让学生充分感知史前无人类、无污染的环境,体会当时的原始、博大、神秘。画面简洁,避免出现干扰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2.互动性设计科学、合理。能恰到好处地让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双向交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
3.清楚认识本课件在教学中起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引导探究的作用。本课首要任务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及语文能力的培养。课件不能喧宾夺主。
六、教学过程及课件设计思路说明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课件出示背景图:两只恐龙在白垩纪舒适环境中悠然生活。弹出课题。
(精心挑选的背景图创设出史前的意境,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处在特定情境中,记忆中已有的相关知识被积极唤醒,从而产生亲切感。)
1.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恐龙》。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两亿年前的恐龙世界。
课件演示:时光隧道进入两亿年前,出现史前情景。
(用flash制作出穿越时空的震撼效果,强烈激起学生探究热情。)
(用vcdcute剪辑的视听效果极佳的`好莱坞大片《恐龙世纪》片断,营造身临其境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恐龙时代的生存环境、恐龙种类的繁多,领会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为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提供了前提。)
(二)文景相融 品读体会语言
1.从三叠纪到白垩纪,漫长的一亿六千万年中,地球上生活着几百种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恐龙。你认识哪些?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第二节中心句:恐龙种类繁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3.“奇”在哪里?“怪”在何处?先研究文中介绍的几种恐龙。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恐龙名称,再读读它们不同形态,最后在插图上写出每种恐龙的名字。
4.学生自学。
5.学生用读书的方法交流五种恐龙(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霸王龙)及恐龙的两种亲戚(鱼龙、翼龙)的形态特点。通过教师点拨,朗读比较,学习三种说明方法。
课件演示:学生选择喜欢的恐龙进行介绍。课件随介绍任意出示恐龙的动画形象及课文中描写其形态的语句,来帮助学生认识形象,理解文中词句。
(先用flash制作恐龙动画形象,再通过设置按钮,达到随意点击、控制的互动效果。为自由选择的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便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在灵活、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感知更深入,想象更丰富。在认识形态,品读语言中达到“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之效。)
6.学生参考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仿照课文中写恐龙形态的方法,用简单几句话写一写其它类型的恐龙。小组交流,推选写得生动有趣的同学在全班介绍。
7.学生交流。
课件演示:教师把二十多种恐龙图片制作在课件中,学生交流到哪种,就输入相应编号,出示该种图片。
(用flash的ActionSoript命令与参数制作简单数据库。通过输入编号方式,任意检索储存在数据库中的二十多种恐龙图片、名称及简单情况。帮助学生感知各种恐龙的形象特点,提高仿写质量。同时,认识了更多恐龙,增加了这方面的知识。)
8.听了介绍,又一次感受到恐龙的种类繁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大家可以把图和介绍的文字张贴在板报上,互相学习。
(三)拓宽延伸 唤起探究热情
1.书上还介绍了恐龙的其它知识,你对哪个感兴趣,来说一说。
2.学生交流。重点讨论恐龙灭绝原因。
课件演示:恐龙灭绝背景图上列举六种假说文字。
(恐龙灭绝图片及精选的一段音乐,加上扑朔迷离的多种假说,使恐龙灭绝之谜更添神奇色彩。震撼人心的形感、声感、色感冲击着学生情感,牵引着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起学生继续探究恐龙世界奥秘的热情。)
3.对恐龙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继续研究。说不定若干年后,我们中的某些同学会成为恐龙专家,揭开恐龙世界许多未解之谜。
《恐龙》教案篇5
一、谈话导入,了解恐龙
1。 课件出示恐龙图。相机指导学生认读“恐龙”;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有关恐龙的知识。识记“恐”。
2。 板书“恐龙的灭绝”,引导学生读课题。
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学生自由读课,指出朗读中的难点,字音或长句,师生共同练读;同桌互读,读通句子。
2。 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再次练读。
3。 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让学生随意说,及时纠正语音错误。对内容上不做严格要求。
4。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
5。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出示第一句,读句子。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知识点:“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
(2)你还读懂了什么?(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历史相比,可就短多了。)
(3)朗读指导,练习。
(4)教师引读,读好问句。
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 师:“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课文告诉我们了吗?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
2。 再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
3。 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1)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请一名学生:一种说法是……
(朗读指导: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长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种种说法……
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师: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一种说法”。
1。 自由读,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
2。 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 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另一种说法”
1。 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3。 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4。 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
(3)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1)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4)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2)地球一片黑暗。
(5)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请四人小组研究一下,该如何填序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五、巩固字词,书写生字
1。 出示本课要学写的4个生字:“亡、肉、耐、类”。
2。 学生用编字谜等形式识记。(如“类”:“一种大米”或“一堆大米”。)
3。 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如:“类”书写时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写,点评。)
4。 学生练写,展示佳作。
《恐龙》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欣喜若狂、轻盈、敏捷”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恐龙是怎样演化成鸟的。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4、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树立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有关恐龙的资料 、课文朗读磁带、教学挂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挂图展示,激趣导入
二、板书课题、解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三、听课文录音带,自学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自学生字词:
⑴ 认读字:
钝 凌。
⑵ 书写字:
恐、凶、笨、鸽、仅、顿、描、绘、吨、盈、敏、捷、崭。
⑶ 新词: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五彩斑斓:灿烂多彩。
凌空翱翔:在空中回旋的飞。
后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让学生用老师教的方法自己解释、讨论。
四、自由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五、小结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