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教案 模板7篇(《杨柳青》教案:7篇模板,打造卓越文辑!)

本文主要介绍了《杨柳青》教案的模板,共有7篇。这些教案模板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杨柳青》这部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可以从这些教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杨柳青》教案 模板7篇(《杨柳青》教案:7篇模板,打造卓越文辑!)

《杨柳青》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拍打正确的节奏。

2、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3、能正确使用乐器,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

二、活动准备

铃鼓、小铃、圆舞板、图谱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熟悉乐曲)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乐曲的名字叫《杨柳青》。我们一起说一说。

2、熟悉音乐的旋律

师:这么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伸出小手跟着拍一拍。

3、出示图谱

师:刚才我们拍了这首乐曲,现在老师带来了一副关于这个音乐的图谱。我们一起看看,看看能怎么拍?X X|X X|;X-| X-|; X X X|X X X|(小朋友可以伸出小手自己来拍一拍)谁来试一试?幼儿拍节奏

师:我们看着图谱完整的来拍一拍。

4、看图谱学习打击乐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跟着图谱拍了一遍,现在老师要换另一种方式来代替我们的小手。

师:我们用我们身体的部位(小腿、肩膀)演奏图谱

师:现在小朋友看指挥分组用身体动作来拍打节奏。

5、看指挥随音乐做现有乐器的模仿动作。

师:现在请小朋友准备好,我们分组来演奏。

6、利用乐器演奏

7、交换乐器演奏乐曲

《杨柳青》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听辨不同的节奏型x—|x—|,x x|x x|,和x x|x x x|,并用拍手动作表示。

2、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3、初步养成爱护打击乐器与同伴相互配合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图谱、节奏谱、小动物图片、音乐。

2、铃鼓、碰铃、圆舞板。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听辨不同的节奏型x—|x—|,x x|x x|,和x x|x x x|,并用拍手动作表示。

2、难点: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春天来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关于春天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这首音乐叫什么名字呢?了解乐曲名称《杨柳青》。

2、听音乐,按节奏拍手。

(1)听了这首好听的音乐,你想做些什么动作呢?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拍手,熟悉曲调。听辩不同的节奏型。

(3)指导幼儿听辩各小节的伴奏节奏型并合着音乐拍出来。

3、身体动作节奏练习。

(1)放慢速度,教师用拍手动作指挥幼儿齐奏。

(2)放慢速度,幼儿边看指挥边合着音乐做自己的身体模仿动作。

(3)教师用指挥动作,指挥幼儿进行分声部练习,幼儿根据教师的.指挥随音乐做身体模仿动作。

4、节奏游戏。

(1)“你们看,谁飞来了?”(小鸟)“它还带来了一张节奏谱呢,想请小朋友帮助它演奏一下,你们愿意帮助它?”出示节奏谱“x —| x —|”“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幼儿拍打节奏)

(2)“下面这只小动物可害羞了,不好意思出来。它想先请你们来演奏一下,你们愿意吗?”(幼儿:x x | x x |)“你们演奏得真棒,通过这个节奏,你们觉得它是谁吗?”(幼儿猜)出示小兔。

(3)“看看,大嘴巴青蛙也带来了一张节奏谱,我悄悄的提醒你们一下哦,它的节奏谱是叫出来的,那青蛙是怎么叫的?”(幼儿x x︱x x x |x x︱x x x)那我们来演奏一下。

(4)那第四位小动物呢?不要急,它来了。你们看,它是谁啊?(小猪)小猪他说:“我是一名指挥家,我的出现就表示大家一起来演奏。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演奏吧。”

5、配乐器演奏图谱。

(1)教师:“四只小动物,想得真周到,都为我们配上了小乐器,小鸟请来了哪个乐器宝宝?小兔请来了哪个乐器宝宝?小青蛙请来了哪个乐器宝宝?我们也把乐器宝宝请出来吧!”教师指图谱,幼儿演奏。

(2)交换乐器,不看图谱,看老师指挥随音乐进行演奏。

6、活动延伸:

《杨柳青》真是好听又有趣,请你们下次在“小剧场”游戏中表演给大家看,好吗?

《杨柳青》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杨柳青》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旋律,熟悉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

2、引导幼儿听辨不同的节奏型,并用拍手动作表示。

3、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习惯及爱护乐器的习惯。

教学准备

节奏谱;春景图;乐曲录音;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

看指挥进行乐器演奏。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练习巩固法;乐器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弹奏《拍手点头组合》音乐。

2、弹奏歌曲《好朋友》。要求幼儿听辨前奏、间奏,并在间奏处表演相应动作。

听音乐做拍手点头的律动。

复习学过的歌曲,并练习间奏处拍手。

通过复习,巩固学习过的几种节奏,并能用动作来表现节奏。

二、引出音乐所表现的画面内容。

1、介绍乐曲的主题。

出示春景图,“我们来听一首新歌,名字叫《杨柳青》。”

2、讲解画面内容:春天,柳枝、燕子、鸭子、鱼。

欣赏、感受乐曲表现的画面。 用春天的美景及画面来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画面。

三、感受学习乐曲的节奏。

1、组织幼儿熟悉掌握乐曲的节奏特点。

2、出示节奏谱,带领幼儿学习几种节奏型。

(1)x-|x-|;

(2)xx|xx|;

(3)xx|xx x|。

3、引导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拍出各种节奏型。

跟着音乐拍手打节奏。

看节奏谱,进行各种节奏型的练习。

引导幼儿感受、熟悉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听辨不同的节奏型。

四、乐器演奏。

1、分组看指挥空手练习(放慢速度)。

2、分乐器进行练习。

3、放慢速度,指挥幼儿齐奏。

4、指挥幼儿完整演奏乐器。

(提醒幼儿注意教师改变指挥方案,并控制音量认真地演奏。)

边看指挥边合着音乐模仿各种打击乐器的动作进行演奏。

拿起乐器分组看指挥进行练习

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学习看指挥演奏打击乐器,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习惯。

《杨柳青》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能在“11 1”处为乐曲伴奏。

能听辩出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及音乐的情绪、结构、速度等变化,并用动作区分乐段的变化。

了解笙、琵琶、二胡、笛子的演奏方法及音色,能听辨出一二乐段的演奏乐器,并能跟音乐模仿演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主题和音乐的结构、音色变化等。

难点:用动作表现主题音乐,听辨乐器。

教学过程:

一、用动作区分乐段。

欣赏A乐段

熟悉主题音乐

在“11 1”处为歌曲伴奏。

师唱谱(主题音乐),拍节奏,生听辨老师加入了什么节奏?加了几个?在哪里加入的?

师再唱谱,生试着加入拍手。(唱的歌谱由后半句变成完整的主题音乐,速度由慢到快,生仔细听辨,在11 1处拍手)

师哼唱主题音乐,学生试着加入拍手。(老师仍然是由慢到快,让学生能在音乐中找到11 1,并拍手)

播放音乐,学生在11 1处拍手。

(设计理念:在处理这一难点时我运用的.是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由慢到快,由听辨教师的唱谱到欣赏音乐,难度逐渐变大。)

在主题前两句加入动作

师哼唱主题音乐,在刚才拍手的基础上加入动作。生仔细看加入了什么动作?加了几个?

师再哼唱主题音乐的前两句,生跟老师做动作,用心感受我们为什么加了两个摇手的动作,而不是三个?(让学生体会是一个乐句加一次)

师再完整哼唱主题音乐,生跟音乐做动作。(师由慢到快哼唱,生听辨,做出摇手和拍手的动作)

播放主题音乐,生跟音乐做动作。

小结,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我们的主题音乐,我们把它叫做a(板书)。

(设计理念:在学习主题音乐时,我运用到了叠加的理念,先在11 1处拍手,再为前两句加入动作。)

听辨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情绪

播放A乐段,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数数a出现几次?做完一次a的动作举1,再做完一次举2,以此类推。(板书:a)

再听,继续做动作,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

小结,那我们就把这两个欢快的a合起来叫做A乐段。(板书:A)

欣赏B乐段

完整听B乐段,跟老师做动作,这段音乐和刚才的情绪一样吗?变得怎样了?(抒情)

再听,可以跟老师做动作,也可以加入自己的动作,但必须是抒情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小结,我们把这段抒情的音乐称为B乐段。(板书:B抒情)

欣赏A乐段的再现

完整聆听A乐段的再现,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哪段音乐相似?

再听,跟音乐做动作,看看和A乐段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从动作上,情绪上,速度上比较)

小结,我们把和A乐段相似的乐段叫做A'乐段,它是A乐段的再现。(板书:A'热烈)

4.完整欣赏乐曲

(一)跟音乐做动作,听到什么乐段就做什么动作,在间奏处不用做。(在聆听时师顺便板书:引子,间奏)

(二)小结回顾乐曲结构。

(三)再听音乐,跟音乐做动作,B乐段和A'乐段站起来做。

二、听辨音色

听A乐段

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生猜)

简介笙和琵琶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听辨两种音色,模仿演奏。

完整听A乐段,听到什么乐器模仿什么演奏,指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听B乐段

你又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生猜)

简介小提琴和笛子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听辨两种音色,模仿演奏。

完整听B乐段,模仿演奏,指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这4种乐器都属于什么乐器?(引导学生说出属于民族乐器,简要说明,乐器可分为两大类,中国发明的叫民族乐器,外国发明的叫西洋乐器)

完整听全曲(机动安排)

完整听音乐,我们来一次大合奏,听到什么乐器就模仿什么乐器演奏,其它部分集体合奏。(分4组演奏)

(设计理念:重点聆听4种乐器的音色,让学生感受民族乐器的演奏特色,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三、揭题板书

小结: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曲子名字叫做《杨柳青》,它是根据江苏民歌改编的,这首曲子其实除了刚才的4种乐器外,还有扬琴、柳琴、阮等民族乐器参与了演奏,所以这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板书课题)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观看视频:民乐合奏《杨柳青》(机动安排)

《杨柳青》教案 篇5

案例分析:

重点:学会使用圆舞板、铃鼓、双响演奏歌曲。

难点:能根据图谱演奏歌曲。

活动目标:

1、知道乐谱是4/4拍,能根据图谱进行演奏

2、懂得用适合的乐器来演奏乐曲。

3、通过乐曲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圆舞板,铃鼓和双响筒若干。

2、节奏卡片五张,分别是|XOXO|、|O|、||、|X---|、|XXOO|,

3、幼儿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听过大中国这首歌。

4、音乐磁带,乐曲的节奏图谱。

5、幼儿围坐成马蹄形。

6、经验准备:熟悉歌曲,熟悉各个乐器。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激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大中国音乐)

2、幼儿边听音乐边拍手感受乐曲。

师:你听到这首乐曲心里有什么感觉?

二、熟悉节奏,学习拍打。

师:在这首乐曲中还有一些节奏呢,看看你会拍吗?

1、教师依次出示|XOXO|、|O|、||节奏卡片,帮助幼儿回忆经验,复习节奏。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节奏卡是怎么看的?X的时候是该干嘛。O的时候是该干嘛。

幼:X的时候是拍手,O的时候不拍手。

师:那我们一起来拍手练习练习这些节奏卡。

2、学习新的节奏类型:|X---|、|XXOO|师:这些是我们新的节奏卡,你会吗?来试一试。

(1)幼儿自主拍节奏。

(2)师:在|X---|中,这个“—”短横线是什么意思?你来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延长符号,并不是停下不拍节奏。)

(3)教师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表示延长符号。

师:我们一起来创造新的动作来表示延长符号吧。

(4)师:|XXOO|,谁来拍拍这种节奏?教师引导幼儿与第一种节奏进行对比,体验快速拍节奏的感觉。

师:这个和我们刚刚出示的|XOXO|有什么不同啊?是不是速度变快了。

师小结:我们在通过学习节奏卡后,了解了新的节奏,那我们接下去就要看图谱,让我们跟着图谱来来尝试着演奏歌曲。

三、观看图谱,连贯拍节奏。

1、教师出示图谱,鼓励幼儿自主的边看图谱边拍节奏。

师:小朋友们在拍节奏的时候,觉的哪里有困难?我们一起来练习一遍(教师帮助幼儿巩固练习。)

2、教师与幼儿一起看图谱拍节奏。

3、幼儿边听乐曲边拍节奏两次,提出具体的要求。

师:下面要请小朋友自己来拍节奏了,请大家看好图谱,一起演奏。

师小结:演奏过2次后,老师觉得小朋友都很不错,那你们想拿上乐器来试一试吗?

四、选择乐器,探索合奏。

1、教师介绍乐器,幼儿按意愿选择乐器,在自主看图谱的基础上边听乐曲边用乐器演奏。

师:请你选择乐器,请一种乐器的小朋友坐一起。

2、请幼儿为乐器找相对应的图谱做朋友。

师:每个乐器在图谱上都有相应的标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地方是需要哪些乐器演奏的吧。

3、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轮奏练习,即根据图谱上的乐器标记演奏相应的节奏,在轮奏的基础上进行合奏。

师:既然我们找到哪里需要哪种乐器演奏后,那我们来一起试试吧。

4、幼儿听乐曲演奏。

师:比一比,哪一组的节奏拍的最稳最有力。

5、教师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合奏部分的节奏。

活动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有些句子因为比较成人化,孩子在学唱中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歌词的理解,我就用孩子们的语言给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释:因为我们祖国有许多的宝物,外国的人想来抢走我们祖国的宝物,所以他们来打我们,经过战争,我们中国人终于把这些外国人赶出去了。孩子们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词,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种自豪、开心的感觉。最后,请幼儿欣赏音乐,自由舞动起来,一些孩子还能合作表演,效果较好!通过倾听、理解、欣赏、表演,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再次浮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幼儿的想像。我想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国》在我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不足之处:

幼儿在交流探索结果时,有些幼儿回答的太罗嗦,我没有及时把他们的语言进行提炼,把孩子们局限在一个框框中,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没有发挥幼儿主动性。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杨柳青》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十分贴切的反应了儿童这一特点。《杨柳青》这一乐曲是十分富有江苏民间音乐风格的乐曲,乐曲2拍子,欢快,活泼,节奏感强,十分富有音乐的喜感,是典型的打击乐乐曲。大班幼儿对于2拍子的节奏型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会打简单的,节奏型不变或者有两个节奏型的节奏,对于打击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节课在巩固以有经验的基础上,着重练习同一首乐曲中有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尝试给不同的节奏型配以不同的打击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挑战中成长。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听辩不同的节奏型,并能用拍手动作表示。

2、培养幼儿按指挥演奏打击乐的能力,并在齐奏或合奏中保持自己的表演速度。

3、继续组织幼儿按已有规则使用乐器,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熟悉自制乐器,并有玩过自制乐器的经验。

物质准备:奶粉罐和小棒自制的鼓乐器,人手一份,乐器节奏图谱一份。

场地准备:幼儿围坐成半圆型。

活动重难点:

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重难点是确定是一个活动的关键,根据我班幼儿音乐发展水平,我将重点定位为培养幼儿节奏感,体验打击乐活动的快乐。难点定为能跟随乐曲的节奏型配以适当的打击方式。

教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因此,根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幼儿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教学条件,我采用了以下适宜的教学法:多通道参与法,模仿示范法,情景表演法,激励法。

活动过程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的,所以游戏成为了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游戏情境中,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演欲望,使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成长的发展。根据这一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游戏导入,节奏前置。

让幼儿跟随《杨柳青》音乐进场,做拍手,跺脚的动作。

老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去参加音乐会吧。(播放音乐磁带)(以游戏的'形式进场,首先让幼儿欣赏并熟悉了乐曲,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拍手,跺脚等动作,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乐曲的节奏型,掌握了节拍,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打击乐表演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熟悉乐器,节奏训练。

1、鼓乐器的出现教师出示用奶粉罐制作的小鼓乐器,介绍小鼓乐器,并让幼儿玩一玩,幼儿随意敲打乐器,鼓励幼儿玩出不同的方法,探索出可以敲打鼓面和鼓身两种方法,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敲打在哪里。

老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我们小朋友的好朋友,他要和我们一起玩。

我们大家来一起和小鼓玩一玩,小鼓的哪里可以发出声音呢?老师来画出来,我们一起来敲一敲,玩一玩。

(在带领幼儿认识乐器后,让他们随意敲打,满足了幼儿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纲要中指出,在各教学领域都要强调生活的价值,强调从生活中挖掘教育的内容,况且最近也十分倡导要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结合这一契机,我设计了用废旧的奶粉罐制作乐器,这样既能废物利用,又能激起幼儿无穷的想象力,真是一举多得。)

2、一物多玩教师逐条出示图谱,让幼儿跟随图谱,老师的指挥来打一打。

老师:我们今天叫要用小鼓来表演节目,在表演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几个节奏型怎么打?

出示X—│X—│X—│X—│X X │X X │X X │X X │X X │XX X│X X│XX X│

(教师带领幼儿以拍手的方式来练习一下节奏型,对于幼儿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节奏型教师可以通过夸张的身体动作来告诉幼儿这个节奏的敲打方法,时值。)老师要把小鼓也配上去,你们看看要怎样打小鼓呢?

(教师把小鼓的图谱放在相对应的节奏型下,请幼儿练一下。)你知道怎么敲吗?你会敲吗?大家来试一试吧?

(幼儿根据图谱自由练习)X—│X—│X—│X—│X X │X X │X X │X X │X X │XX X│X X│XX X│

(由于先期的置入,解决了幼儿看小鼓图谱的难题。在配合不同的节奏型打击,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教师给幼儿一个自我整理的时间,让幼儿把已有经验和新知识以自己的方式整和在一起。)

老师:请个别小朋友来打一下试一试(个别幼儿展示,教师纠正)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打一下小鼓吧。(集体分段演奏)

三、出示图谱,整体演奏。

A、 播放《杨柳青》乐曲,请幼儿欣赏,激起配乐的欲望。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我们将要表演的乐曲,叫《杨柳青》,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播放杨柳青)我们的小鼓也跃跃欲试想表演一下呢,拿起你手中的棒,来尝试着给这首乐曲配乐吧。(播放乐曲)

(由于本首乐曲的节奏型很明显,再加之之前我们已经练习了节奏型,所以大部分幼儿能初步听出乐曲中的节奏型,打出来,也让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这里我采用赏识激励法,对幼儿的演奏给予及时的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B、出示图谱,让幼儿根据图谱打击乐器。

《杨柳青》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思考: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

2、介绍江苏地域及方言特点:

“吴侬软语”

3、再听歌曲

思考: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

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2、思考: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思考: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在正确的“软语”基础上注意歌词特点

(二)第二部分

师: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思考: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

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思考: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

每乐句结尾都是“111

3、师生接龙演唱歌谱

生唱“111“,师唱其他部分

4、完整演唱歌谱

在“111”处加拍手

5、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要求:江苏味

3、情感处理

分析歌词:露水、柳叶。要求唱的时候声音位置及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双响筒及拍手为歌曲配乐

(没有乐器的学生用口技模仿)

三、歌词创编

师引: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

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演唱《杨柳青》这首歌,还欣赏扬州这座城市的美景。愿我们的民族音乐像茉莉花一样越开越美,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间。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去扬州走一走、看一看!

★其他类似内容

1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模板8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模板8篇

本文为公文网站地编辑,为大家提供了8篇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模板。这些教案模板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提高...

查看剩余 89%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模板8篇

2课文背影教案模板8篇

课文背影教案模板8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8篇关于课文《背影》的教案模板。《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父亲的背影给他留下的深刻印...

查看剩余 90% 课文背影教案模板8篇

3我的母亲教案模板6篇

我的母亲教案模板6篇

本文为您提供了6篇关于“我的母亲教案模板”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学生如何描述自己的母亲。这些教案包含了不同年级...

查看剩余 86% 我的母亲教案模板6篇

4《囚绿记》教案模板5篇

《囚绿记》教案模板5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囚绿记》教案模板5篇,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这些教案模板以《囚绿记》为教学内容,通过分析小说的...

查看剩余 86% 《囚绿记》教案模板5篇

5中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模板6篇

中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模板6篇

本文为公文网站地编辑,将为大家介绍中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模板6篇。这些教案模板旨在帮助中班教师有效教授比较粗细的概念,培...

查看剩余 70% 中班数学《比较粗细》教案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