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7篇(《草原》: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7篇,探索大自然的奇妙之旅!)
本文为公文网站地编辑,将为大家介绍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7篇。这些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草原》这篇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教案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课前导入、课文解读、课后练习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水平。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再现美)
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美丽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
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
1、板书课题。
2、全班集体读题。
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
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
2、鼓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
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
1、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
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
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这句子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词语、色彩、具体、生动、准确、词语丰富、动静结合)
五、导游观光表演(表演想象——创造美)
学生即兴表演,外地旅游团去草原观光,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六、播放电子课件,再次欣赏和体会草原的美景。
课件内容是:小学课文《草原》内容全过程的影片和小学课文《草原》课文同步朗读配音。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重点】
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
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建议:学生谈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是,课件及时呈现该句。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学生也参与朗读。同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你们发现勾画的句子都写的什么内容呢?
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板书:高歌──低吟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
高歌──低吟
作业设计
1.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请正确、漂亮地书写“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25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5.组内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①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②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的情景,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的情谊。)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感受热闹的场面打破草原寂静的场景。)
③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④练习背诵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见。
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③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④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①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②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第五自然段──联欢。
①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我们通过读文,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作业设计:
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③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篇4
一、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
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一
1、先学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最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草原的景美。谈谈感受。(5分钟),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生自读课文,做批注笔记
2、后教
生自由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草原的景美,不完整的相互补充。(提醒几个比喻句,指导学生反复读。说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1)快速浏览课文2--5段,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2-5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每段加小标题。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
(2)生快速读课文,交流
2、后教
(1)生感情读文,与作者共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配乐读文。
(3)指名给各段加小标题。(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师引导回顾全文,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运用拓展
师: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全班交流。
五、以一带多
阅读表达P94《人间银河》P98《香港之夜》
1、导读:瀑布是极为壮丽的自然景象,读读这篇文章,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自学提示一:自由阅读短文,边读边画出瀑布形成原因的句子。
(1)生自由阅读,小组内交流
(2)指名反馈,不足之处指名补充,师评价。
3、自学提示二
思考:瀑布有什么用?
(1)同学间互相交流感悟
(2)指名反馈
(3)拓展谈话,为什么说它是可以驯服的巨大动力?
1、过渡,略读《香港之夜》
自学提示三、
自由朗读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眼中的香港是什么样子的?
(1)生自学后反馈
(2)试着说感悟
六、作业:
必做1、朗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2、听写文中的生字并组词
选做阅读《气球》,与同伴交流读书收获
七、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八、课后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
三、课外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句的理解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看到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感受?
二、提示课题,简介作者。
三、学生初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认真拼读。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反馈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名学生拼读,纠正读音。
2、齐读生字。
3、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标出景物特点的词,用“()”标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反馈探究
抓住写景的四句话:“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下来,走在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去际。”和最后两句写感受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朗读。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4、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要用高兴、赞美的语气读,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全班读。
六、课后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搜集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1草原
天空可爱明朗
空气清鲜
草原(大美)小丘绿柔美像中国画)
平地绿辽阔
羊群美(像白色的大花)
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
教学反思:
依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听课老师的评价,我觉得这一堂课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一、教学手段“新”。
由于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七幅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草原之夜》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语句,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等,通过学生的朗读并结合图画让学生感悟、理解。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情景中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和姿态,并有节奏地舞蹈。
2、感受蒙古舞的特点,愉快地表现民族舞蹈。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
已初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
ppt课件、蒙古帽
活动过程:
一、走进蒙古——感受蒙古的美
1、(播放课件)我们来到了哪里?大草原给你什么感觉?
2、幼儿倾听优美的琴声:是什么琴拉出来的?
小结:这就是马头琴,琴的顶部是一个马头的形状,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欢的乐器,蒙古族也被人们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二、欢乐挤奶——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和姿态
(一)欣赏蒙古风光,了解蒙古族人民的生活
1、看看草原上的人,除了骑马还在干吗?
2、那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招待客人的吗?
(二)大胆想象各种能让奶牛多产奶的好方法并用动作表现
1、想挤奶吗?你们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奶牛产更多的奶,让它和你成为好朋友?
2、幼儿听音乐做善待奶牛的动作。
3、奶牛很舒服,准备产奶了,要怎么挤呢?
4、幼儿听音乐自由做挤奶时的动作,并请个别幼儿介绍并表演。
5、教师将孩子创编的动作串联、组合起来,引导孩子一起舞蹈。
提示:提、压手腕的提示、动作做大、夸张一点、听着音乐表演。
教师做挤奶舞动作的示范。
6、幼儿听着音乐初步尝试挤奶。
7、在比较观察中学习正确的挤奶的动作,注意手腕的提和压。(提示“轻轻提,往下挤”。)
8、丰富各种挤奶的姿势。“挤奶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姿势是怎样的?你觉得什么姿势挤奶你可以挤得稳,挤得多?”(各个方向挤,立跪等姿势)
9、听着音乐,完整的挤奶舞表演。
10、小结:终于挤满了一桶牛奶了,拿着慢慢的牛奶坐下来慢慢享受吧。
三、感受舞蹈——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蒙古舞的热爱
1、教师表演蒙古舞,幼儿欣赏。
2、小结:你们喜欢这段蒙古舞吗?我们可以在小舞台一起来跳一跳这段蒙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