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教案5篇(《渔夫的故事》教案系列:五篇精彩教学策略)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渔夫的故事》教案的五篇内容。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个经典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建议。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探索主题,并培养阅读和写作技巧。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这些教案中获得启发和帮助。
《渔夫的故事》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讲的是渔夫无意中救了一个魔鬼,魔鬼却恩将仇报,要杀渔夫,最后渔夫用智慧战胜魔鬼。课文语言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他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
【设计思路】
1、本组以“故事长廊”为专题,本课《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内容通俗,情节引人入胜的民间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由于篇幅较长,内容不复杂,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此,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重点放在从哪儿看出魔鬼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智慧上。
2、故事通过人物的外貌和对话展示人物的特点,因而要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读出人物不同特点,在读中培养语感。
3、在概括主要内容,练习讲故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激发读书兴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字幕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课外时间里,你们有没有读过《一千零一夜》呢?《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生充分自学,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利用生字卡片,多种形式地读生字。
⑵通读全文。
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脉络
1、小组交流:
故事较长,但过程很清晰,主要分三个部分:
无意中救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四、投影提示阅读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说说魔鬼和渔夫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
2、小组交流:
魔鬼:凶恶,狡猾,愚蠢
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3、练习读一读划出来的句子。
五、全班交流
1、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以要杀了他呢?
学生可能会被11自然段中,魔鬼的那段话所迷惑。
教师可点拨: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 联系前后文,找出有关内容说一说。
2、读一读魔鬼的话,感情魔鬼的凶残本性。(投影字幕)
3、渔夫又是怎样战胜魔鬼的呢?
指名说说渔夫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再读一读,从中感悟渔无偿援助机智,聪明。(投影字幕)
六、读一读
出示挂图投影,学生多种形式练习读书,培养语感。
1、分角色读。
2、表演读。
七、讲一讲
指导学生讲故事,重点讲好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和渔夫战胜魔鬼部分。可以展开想象,有所创造。
八、总结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九、课外拓展
课后阅读《一千零一夜》中的其它故事。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无意中故魔鬼
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机智、勇敢
渔夫战胜魔鬼魔鬼:凶残、愚蠢
《渔夫的故事》教案篇2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是学生语文能力的自主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借助语文课堂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在不断吸收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在理解和运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魔鬼的丑恶和渔夫智慧和勇敢,以及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在听说读写中领会文中人物的性格,感悟渔夫的智慧和自信、果断,学会对民间故事的语言赏析能力。
【过程预设】
一、大致了解《一千零一夜》
1、“同学们,你们看过《一千零一夜》吗? 里面的故事大都发生在现在的哪些国家?(阿拉伯)
2、猜一猜
“芝麻芝麻,开门吧!”
“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
“恶魔岛、巨蟒”
(幻灯出示以上句子请学生猜一猜这些句子分别出自哪一个故事:一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二是《阿拉丁神灯》,三是《辛巴达航海历险记》)
二、导入新课
1、那我们今天学的是:渔夫的故事(板书)
2、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课文了,是吗?那我们来读读以下词语
撒网 打捞 拉拢 撬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堡垒 铁* 桅杆 山洞 喇叭
无恶不作 恩将仇报 下流无耻
你们发现了什么?(一二排形容渔夫、 三四排形容魔鬼)
板书:渔夫 魔鬼 (此处“魔鬼”二字写得比较大)
3、快速地自由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渔夫救了魔鬼,魔鬼恩将仇报
板书: 渔夫 魔鬼
救了魔鬼 → 恩将仇报
(捞上胆瓶) (要杀渔夫
二、深入课文,赏析人物
1、同学们,你们肯定都发现了,刚才老师写渔夫和魔鬼的时候,把渔夫写得小小的,魔鬼写得大大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以卵击石——渔夫是鸡蛋,魔鬼是石头,用鸡蛋去碰石头,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突出魔鬼是不可战胜的。
2、通过一大一小的对比,引出文中描写魔鬼不可战胜的文字
幻灯出示: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齐读,思考: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魔鬼?(如庞然大物、青面獠牙、面目狰狞等)
3、深入体会魔鬼的丑恶嘴脸
“魔鬼的外表就已经是如此的可怕,那他的内心是不是也同样的可怕呢?
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上面两句魔鬼说的话,去感受一下魔鬼的内心。
(幻灯出示:“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
“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a.你相信魔鬼的话吗?
“无恶不作的凶神”就是指魔鬼净干坏事,哪里会懂得报答别人呢!
魔鬼就跟《狼和小羊》中的那头狼一样,做坏事还要给自己编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b.找出魔鬼被关回胆瓶的话:“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低三下四
三、正义战胜邪恶,感受渔夫的自信与果敢
1、面对要杀自己的如此可怕的魔鬼,渔夫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文中有一句话已经很好地告诉了我们渔夫的表现:渔夫一看见这可怕的魔鬼,呆呆地不知如何应付。
出示:“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
指导朗读:想象自己就是站在魔鬼面前的渔夫!(极度恐惧)
2、魔鬼最后怎么样了?自由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3、把渔夫战胜魔鬼关键的句子划出来
“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自信、果断、果敢…… 学生每说一个词语,将板书中的渔夫写大一点,直到大过魔鬼,表示渔夫战胜了魔鬼,突显出主题。
4、哪里还能看出渔夫非常果敢,找出来,我们一起体会体会。
“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要读出一本正经(严肃认真),说这话的时候,渔夫早就打好了如意算盘,说这话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而此时魔鬼心里又会怎样想呢?
四、写话
同学们,学了这则民间传说,你心里是否有很多话要说呢?可以是自己学习后的体会,可以是想要对渔夫说的话,也可以是想要对魔鬼说的话,赶紧动笔写下来吧!
(正义战胜邪恶 真善美与假恶丑)
【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渔夫 魔鬼 → 渔夫 魔鬼
救了魔鬼 → 恩将仇报 → 智胜魔鬼
(捞上胆瓶) (要杀渔夫) (“请鬼入瓶”)
邪 不 压 正
【课后反思】
从总体上说,下午上课的状态始终不如上午来得好。今天的课堂上,学生的总体上的状态有点萎靡,没有多大精神,平时上课的时候发言比较多的同学这次表现的也不是很积极,有点让人泄气。
不过,跟上次试教相对比,这次的效果相对来说要好一点。在试教之后,听取了潘校长和罗老师的意见,在一些细节上作出了修正,如:在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现在就主要是学生的汇报性质了,因为在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重点内容,在之前的课文学习中已经对这一方法做了比较多的训练,又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关键还是放在对学生的能力的检测上。在这一流程上无须耗费太多时间,只要学生能够按照所学的方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可。另外,在课时的分配上,这次相对来说收较好地做到了环节的不拖拉,也让我对一些环节的处理上有了一些更好的认识。
有表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从接手一个班级之后切身感受到了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真正的语文课堂。
《渔夫的故事》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A 案
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讲故事比赛
1.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2.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3.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5.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作业
1.回去任讲一个故事给家人听。
2.读读记记: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解救 倒霉 起誓 简短 口吻
下流无耻 笑逐颜开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B 案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2.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a.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b.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
《渔夫的故事》教案篇4
教学设计思路
《渔夫的故事》是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名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又是学生喜欢的故事,理解起来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重点交流从哪看出魔鬼的狡猾凶恶和渔夫的智慧 因此,本文教学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赏析课文的.
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一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遇到非常恐怖的东西时,会怎么办 是不是吓傻了呢 有一个渔夫,他遇到一个吃人的魔鬼,当魔鬼要吃掉他时,居然把魔鬼战胜了,大家想知道怎么回事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渔夫的故事》.
二 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 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三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师:大家都读了《渔夫的故事》,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他呢 这也是渔夫急于要弄清楚的.
生:魔鬼被关在瓶子里的时候,400年过去了,没有人救它,他恼羞成怒,法师谁来救它,就要杀死谁.正因为渔夫救了它,所以它才要杀了渔夫.
师:看来,这魔鬼还是说话算话的.只可怜,渔夫不是在400年前救了他,要不,可就发大财了.可是,你们相信魔鬼的话吗
生:我认为魔鬼的话根本不可信.他说谎成性,当渔夫把他关在小瓶子里时,他不是说刚才开玩笑的吗
生:对,他说的是谎话.魔鬼自己说, 他是个无恶不做的凶神,那就是说,他竟做坏事,哪会懂得报恩呢!另外,杀人是他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当然要杀渔夫了.
师:杀就杀吧,为什么还要编理由呢 从中看出什么了
生:看出魔鬼十分狡猾.
师:同学们,我们再读一下课文5和6自然段,揣摩一下魔鬼的语言,看有什么体会
生: 从魔鬼的语言看出它很狡猾.开始,他以为所罗门放了它,所以赶紧说好话.可是,一听说所罗门死了,面对弱小的渔夫,马上凶相毕露,恢复了本性,要杀渔夫.
生: 从这里还看出,魔鬼是在说谎.要是它说的理由是真的,它出来就该说要杀死所罗门,怎么会求饶呢
师:多么凶恶,狡猾的魔鬼呀!谁来读一读魔鬼的谎言,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它的凶恶与狡猾.
生:读课文中的谎言.
(使学生明白了,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
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师: 魔鬼那么狡猾,怎么也不会想到被渔夫又装进瓶子扔进大海.我想知道,你们怎么评价渔夫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请同学读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
交流汇报:
生:我觉得渔夫很聪明,他想了一个很好的计策,假装不相信魔鬼住在瓶子里, 使魔鬼上当.
生:渔夫临危不乱,在可怕的魔鬼要杀自己时,没有被吓丢魂,反而冷静地想办法.
生:我认为渔夫有一句话说得好:"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这句话,使用了激将法,魔鬼肯定想:你不相信,我让你看看,到时敢不信!这样就上当了.
生:渔夫的智慧还可以从这看出:当他收服魔鬼时,魔鬼还想说谎骗渔夫,可渔夫识破了魔鬼的谎言,坚决把它投进大海.如果是别人,恐怕要犹豫,魔鬼会说更动听的谎言,比如给他财宝等,那就惨了.
生:渔夫还很自信.我读一读:"他是个魔鬼,我是个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它的妖气."没有这份自信,他就不会想出那么好的计策.
四 总结:
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五 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 "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情境 (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 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六 作业
1.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附:教学设计流程图
激趣导入——根据提示自读课文——交流讨论-------总结——创设情境,口语交际——作业
板书设计:
32渔夫的故事
发现黄铜胆瓶
青烟变成魔鬼
就要杀掉渔夫
智慧压制妖气 充满智慧
诱其钻进胆瓶
再次投进大海
《渔夫的故事》教案篇5
1、简介作品,导人新课。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像与作品的想像贴近,激发阅读兴趣。
2、快速阅读课文,概述故事内容。
课文较长,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有难度,因此,我让学生抓住三个词语“渔夫、瓶子和魔鬼”来概括,以降低难度,达到简明概括的目的。
3、根据“鲜明的人物性格”来分析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
首先指导学生同桌分角色有表情朗读对话,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性格,让学生从语言的音韵变化中分辨角色,整体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征。接着自读自悟,再全班讨论,具体分析人物特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渔夫的“诚实善良,机智勇敢”,魔鬼的“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鲜明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4、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设计问题“看了渔夫和魔鬼斗争的过程,你明白了什么?”让学生谈谈感受,自己归结出寓意,受到教育。
5、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在赏析课文之后,提出“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又会怎样跟渔夫们讲魔鬼的事?”等题目,要求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口述一段话,以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开拓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不知不觉中达到简要讲述故事的目标。课后要求学生讲述《渔夫的故事》给家人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①推荐学生看我国古代类似的故事:《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②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