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秀6篇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方法,教案中的资源整合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体验,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方法,教案中的资源整合能够丰富课堂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体验,下面是18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
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一试,应该怎样演奏他们呢?
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
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然后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
(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叫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听多了会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乐器,体会声音的奇妙。
幼儿园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2
【教案目的】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种类。
2、动手“制造风”,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教案准备】
1、课件-可以产生风的物品。
2、注射器、气球、电吹风、风扇、寻找不同的风等。
【教案流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
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变大了。)
为什么变大了?(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气”从哪儿来?(从针筒中来。)
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你还能感觉到风吗(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小朋友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
(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教案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空调吹凉风;刮大风时很冷;打开冰箱有凉风;台风;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
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
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
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
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千百年来,广袤而又神秘的宇宙令地球人遐思和向往,所以,在幼儿期开展关于天文的科学活动,既是幼儿兴趣所向,又为幼儿自主进行探索活动打下基础。本活动把幼儿的目光从太阳系伸展到遥远的星座,让幼儿学习到一定的星座知识的同时,拓展幼儿的形象思维,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知道天蝎座、狮子座、仙女座、双鱼座等星座的名称和形状。
2、掌握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命名法。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关于“太阳系”和“星空”的flash课件。
2、操作材料:星座卡一套;星星图一份;各种星座图形。
3、水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科学家(教师)驾驶航天飞机(教师双手平举模仿航天飞机飞翔状)到班上接幼儿,一起去拜访太阳系的一家。
师:“科学家的航天飞机来接小小科学家喽!”(口中发出飞机马达的声音,把幼儿带入情境)。
师:“穿越大气层,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地球……”(一边把幼儿引到电视前,观看课件)。
二、引导幼儿认识新的星座。
1、观看“太阳系的一家”,引出今天的`任务——与五个星座建立外交关系。
2、认识五个星座。
(1)请幼儿坐到座位上,教师出示一张布满星星的图片,并问幼儿:“这些星星这么乱,我们怎样与它们建立关系,并记住这些星星啊?”
(2)引导幼儿回忆老师记小朋友的方法——记名字(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根据特征命名)。
(3)播放课件星星的图形,并提问图形像什么,然后介绍星座的名称。(必须告诉幼儿,这些星座的名字是以前的科学家已命名好的)。
3、“给星座找座位”比赛。
(1)五名幼儿一组,帮星星找到座位。组内幼儿要互相帮助,在限定时间内评比计分。
(2)评比完毕,请幼儿到前面拼给其他人看,问幼儿:“为什么这样拼?”
4、“谁的眼睛转得快”比赛。
教师出示卡片上星座的名称。先单张,后同时出示两张;先定位,后一边出示,一边移动,直到移到身后。难度逐渐加大。(正确一次记一份,两次累计得分最高组,坐飞船的最前座)。
三、遨游太空,寻找星座。
1、师:“现在我们驾驶航天飞机去遨游太空。”绕教室“飞”一周,坐地上,问:“我们的航天飞机还能飞吗?”“为什么只能飞这么远呢?如果我们去探访那些星座,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现在我们发射一架遥控飞机去探索太空,你们都做驾驶员。”
2、观看“神秘的星空”课件。要求幼儿提问题,并建议幼儿互相回答问题,进行讨论。
师:“我们要飞到星座上,必需造一架超光速航天飞机,那需要用到很多很多的知识,所以请小朋友努力学习。
幼儿园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科学现象,体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乐趣。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能实验操作,并能运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小土豆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ppt。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出示一块土豆块,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沉)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师演示。出示两只注满水的杯中(一杯是自来水,一杯是盐水)师先故意将土豆放在自来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将土豆放于另一杯盐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组合作,操作探索—实验:盐能使土豆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出示盐、糖、味精。
逐一介绍:红—盐,黄-糖,绿-味精。在这三种东西里有一种可以使土豆块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味精分别舀进和它们相同标记的'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它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符号记录在这张记录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来用(√)。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
3、汇总幼儿实验情况,请幼儿说说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从刚才的实验来看,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土豆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土豆块浮起来。
那为什么盐能让土豆浮起来呢?
师生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土豆才能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扩展经验:死海
看一段有关“死海”的介绍。师边给幼儿看边进行解释。
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老师介绍: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影片: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可是有一种神奇的海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看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教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科学区继续探索盐的奇妙之处。在我们的科学区域里,有土豆、盐、玻璃球等材料,游戏的时候你们可以去试一试:让整个的土豆浮起来需要加几勺盐?有什么办法让浮起来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鸡蛋也能浮起来吗?
【活动反思】
对于科学实验活动,孩子的兴趣永远是那么高涨。在教师演示环节,孩子们都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对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也是因为他们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探索实验环节中,表现得很认真。但由于教师在交代注意事项时,有些幼儿已经被实验材料吸引,听不清楚注意事项,使得在操作实验时出现了把三种调料倒在一个碗中的情况。今后如果再出现类似情况,教师应该把全部幼儿的注意力先吸引到自己身上,再明确交代,让孩子在正确的方法中去实验探索。但换一个方向思考,那些孩子可能会因为他们前面的出错,后面会更加认证努力。总之,不论什么情况,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天气变化。
2.会用图形符号来进行记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春天到了,草儿绿了,花儿红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小朋友们,假如明天我们要出去旅游,旅游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呢?
幼:七嘴八舌讨论。
师:大家都说得对,出去旅游前,我们要了解很多事,最重要的呀,还是要了解天气。现在老师呀,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明天会是什么天气呢?
幼:明天可能是(晴天、雨天、阴天)。
师:小朋友们,你们猜的这些天气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到底准不准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哦,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平时都是从哪里了解到天气预报的信息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还有谁和他不一样的?
幼:看天气预报。
师:你是从哪里看天气预报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我们可以从电脑上、电视上、手机上、同样看报纸、收听收音都可以看到天气预报的信息。这些信息呀,都是气象台的叔叔阿姨用他们的气象武器预测出来的。那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除了可以从这些媒体上了解天气信息外,还可以从哪里了解天气的变化呢?
二、故事师:
哦!动物也能预报天气吗?那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ppt讲故事,故事附在后面)。
师:故事中哪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对!故事中,小乌龟、小蜻蜓、蜘蛛都会预报天气,它们是怎么预报天气的呢?我们先来说第一个小乌龟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哦!下雨前,小乌龟背上会有许多圆圆的小水珠,所以大家以后看到小乌龟的背上有许多小水珠,说明要下雨了。
谁来说说第二个小动物,小蜻蜓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这些小朋友说得很好,原来下雨前蜻蜓都飞得很低,那大家看到小蜻蜓飞得很低说明要怎么啦?
最后一个会预报天气的小动物是谁呢?
幼:幼儿自由发言。
师:原来小蜘蛛下雨前是收网,那我们以后看到小蜘蛛收网,就知道要下雨了。
原来除了我们人能从媒体上预测到天气的信息,动物也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在下雨前做出不同的反应。动物也能预测天气,是这样吧。
三、记录师: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我们小朋友用符号或图像将这三种小动物预报天气的方式,也就是下雨前它们的反应记录在旁边的方框内。
幼:填写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延伸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小乌龟、小蜻蜓还有小蜘蛛是怎么预报天气的,课后请我们小朋友查一查资料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它是怎么预报天气的,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好吗?
附:故事《喜洋洋旅行记》
喜洋洋要出门去旅行。它刚出门遇到了乌龟,乌龟说:"喜洋洋弟弟,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你最好要出门。"喜洋洋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天会下雨?"小乌龟说:"你看见我身上的小水珠了吗?快要下雨之前,空气中的水汽比较多,这些水汽碰到我凉凉的背,就慢慢结成了无数的小水珠。"喜洋洋不信,继续往前走。碰到一只蜻蜓。那只蜻蜓飞得低低的。
喜洋洋上前问道:"蜻蜓弟弟,今天天气好吗?我想去旅行,能去吗?"蜻蜓说:"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啦。""你怎么知道会下雨的?"喜洋洋不明白地问。
蜻蜓说:"你看我不是飞得很低吗?下雨之前,空气里的'水汽特别多,我的翅膀上沾满了水汽,就只能低低地飞。"喜洋洋还是不行将信将疑。
蜻蜓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问问前面树上的蜘蛛。"喜洋洋向前走去,问树上的蜘蛛:"蜘蛛哥哥,今天会下雨吗?我想去旅行,能去吗?"在树上收网的蜘蛛说:"今天天气不好,快下雨了,请你不要出去啦。""你怎么知道会下雨呢?"喜洋洋问,蜘蛛一边收网一边回答:"天快下雨了,昆虫都飞得低低的,我的网织在高处捉不到昆虫,只好把他收了。等天晴了,我再重新在高处织网。"喜洋洋这才相信了,它决定不去旅游了,赶忙转身回到屋里。不一会儿,真的下起雨来了。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沉与浮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醋是酸性物质,小苏打是碱性物质,醋与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变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利用醋与小苏打模拟火山爆发的场景。
3、对大自然中火山爆发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活动重点】
知道醋与小苏打混合会发生变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活动难点】
观察并表达出变化过程。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
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让幼儿对火山爆发的自然现象感兴趣。
火山喷发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面上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今天通过实验也能模拟“火山爆发”的现象。
过程二:认识材料,猜想如何模拟“火山爆发”现象?
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可以用来做菜、吃饺子等等。让幼儿试着闻一闻醋的味道,酸酸的味道。食物会有酸性和碱性之分,而醋就属于酸性物质。
小苏打,幼儿平时并不常听说,观察小苏打的颜色,白色的像面粉一样。我们能吃到松软可口的面包、馒头,酥脆的饼干等等都是小苏打起到了作用,小苏打正是用来发面使用的。而小苏打是碱性物质。
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如果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呢?会不会产生像火山爆发一样的景色呢?
过程三:把醋与小苏打混合,模拟火山爆发现象并观察变化。
提前撕下一块透明胶备用
可以把红色的肥皂水全部加入。因为肥皂也是碱性的,添加到小苏打里面后,小苏打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加入醋之前,教师要提示幼儿注意观察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变化。例如分别看看、听听、摸摸,都有哪些变化?
实验发现:醋与小苏打混合后发生了变化,有气泡涌出来,同时还会听到“哧哧哧”的声音,用手摸一摸瓶子的底部是凉凉的。
小朋友,我们自己制作的“火山爆发”是不是也很壮观呢?
【活动总结】
当呈酸性的醋与呈碱性的小苏打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实验中产生了气泡说明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
【活动延伸】
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碳酸饮料
植物的生长需要二氧化碳气体
消防使用,在不能用水灭火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