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沉与浮大班教案8篇
通过教案的实施,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写教案是教师展现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沉与浮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通过教案的实施,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写教案是教师展现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以下是18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沉与浮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沉与浮大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2.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黄豆与芝麻混和物,小勺、镊子、筷子、中孔筛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一盆混在一起的大豆和芝麻,
(出示混合物)
现在,我想把芝麻和黄豆分开,请小朋友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把大豆和芝麻分开呢?
2.认识工具
出示工具:勺子、镊子、筷子、筛子。
你们可以随便选用一种工具,把豆子和芝麻分开,分别放在两个碗里,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二、发现筛子的作用
1.请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分的?豆子和芝麻都分开了吗?
2.分别请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分的'?
3.请用筛子的幼儿进行示范,然后大家都来尝试。
(通过尝试、比较,发现了筛子能分离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
三、探索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
1.提问:你知道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吗?
(幼儿边操作边讨论)
2.提问:你觉得用筛子分东西有什么好处?
(讨论得出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筛子上有许多筛孔,它能把比孔小的东西漏下去,
比孔大的东西留在上面,这样就把两样东西分开了。)
四、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出示: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2.教师: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用一种筛子能分的?
3.教师:米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吗?我们来试试。
教师演示用大孔的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漏了下去。
4.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让幼儿发现米和面粉都比筛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5.教师:蚕豆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别的行吗?
教师演示用小孔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留在上面。
为什么会这样?
使幼儿明白了分东西时要选择合适的筛子。
五、再请小朋友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筛子来分一遍,
比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准确。
科学沉与浮大班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教材本身来源于幼儿生活,或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所关注的周围事物。这节活动《神奇的水》来源于教材本身,是幼儿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东西,它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孩子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创新玩法,大胆想象。此活动鼓励孩子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渗透和培养。
学情分析
大班孩子已经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而且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探究欲望,也有了一定的主见。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能产生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因此,在此活动中,让孩子动手操作,仔细观察,鼓励孩子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再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力求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为他们提供一些蕴含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自主参与,积极探索,通过体验过程,交流经验达到教育目标。鼓励孩子从多种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教法
本次活动采取了谈话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采取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的设计注重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努力探究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用不同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水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基本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体验科学实验与合作的乐趣
3、能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
活动重点:了解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突破策略:使幼儿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来发现水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幼儿分区玩水,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在让幼儿自己进行总结)
活动准备:
两半瓶水(盖上粘有颜料)、四大杯水、一杯黑醋、方糖若干、凹槽管、泡沫、石头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魔法变变变
·幼儿观察水,师将准备好的有颜料的水瓶拿出来用力摇晃使水变色
询问:1,老师手中是什么?
2,水现在变成了什么颜色?神奇吗?
*认识水
·师拿出一杯醋和一杯水供幼儿观察,并询问幼儿其不同之处(请幼儿来闻一闻,尝一尝)
·幼儿总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玩水体验,找出水的其他特征
·幼儿分组入实验区进行实验
实验一区:幼儿用槽管进行实验
实验二区:幼儿用方糖进行实验
实验三区:幼儿用泡沫纸和石头进行实验
·请幼儿总结玩水中发现的水的其他特征
幼儿一:发现水可以流动
幼儿二:发现水可以溶解糖
幼儿三:发现水有浮力
*生活中的水
·讨论发现生活中水的作用
·如何在生活中合理用水(出示生活中浪费水和节约用水的图片供幼儿判断)
活动总结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活动延伸:请幼儿去活动区继续玩水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反思:在进行实验活动中部分幼儿没有进行动手操作,幼儿之间没有很好的合作意识,而我并没有进行干涉。这致使部分幼儿做些无关于实验的事,而幼儿也没有直接得到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提升幼儿间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科学沉与浮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了解尾巴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操作卡2、各种动物图片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激趣导入(播放动物比尾巴的视频,轻松导入课堂)(5分钟)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大家喜欢)
2、播放动物比尾巴视频,让幼儿初步感知动物尾巴的形状。
3、刚刚小动物们在比什么?(比尾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尾巴(师板书课题:动物的尾巴)。
(二)、展开学习动物尾巴的形状(10 分钟)
1、认识松鼠的尾巴(课件出示松鼠的尾巴)
(1)、这是什么?这是谁的尾巴?(松鼠的尾巴)
(2)、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像一把伞(3)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当降落冬天可以当被子)方法同上依次认识猴子、鸡、兔子、孔雀的尾巴。
(3)问答游戏巩固动物的'尾巴样子师:谁的尾巴长? 生:猴子谁的尾巴短? 兔子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松鼠谁的尾巴弯? 公鸡谁的尾巴最好看 孔雀(4)小结: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的尾巴,他们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弯,各有各的用处。
(三)拓展延伸,认识更多的动物尾巴(5分钟)过渡语:小朋友还想知道更多的小动物的尾巴像什么样子吗?有什么作用吗?
1、课件依次出示燕子、鱼、牛、小壁虎、袋鼠的尾巴,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作用。
(四)、操作巩固,连一连(8分钟)
1、教师出示课件,先示范
2、幼儿在卡纸上操作
(五)音乐声中结束课堂(2分钟)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
科学沉与浮大班教案篇4
活动意图:
秋天来到,伴随着瑟瑟秋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各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陆续上市。秋季的水果很多如: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等数不胜数。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对身体十分好。特别是秋天的水果,那真的是聚集了一年的精华。结合实际开展了此次活动《秋天的水果》。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各样秋天水果的特征。
活动目标:
1、 观察秋天水果,比较水果果核特征。
2、 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3、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实物。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秋天水果果核的特征。
活动难点:
感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你们都吃过什么水果?
小结:好多水果都是我们喜欢吃的,秋天有好多水果多成熟了。
二、幼儿观察,讨论
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出示ppt1)
小结:原来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都是秋天成熟的。
这些水果里有果核吗?
(幼儿根据经验讲述)
三、果核配对
看一看!(出示ppt2)
石榴、桔子、柿子、枣子、柚子果核是哪一种?
水果果核连线,出示食物进行验证。
小结: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回家后再找找还有哪些是秋天的水果?看看果核是怎样的'?
活动反思:
秋天,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水果成熟了,有了这些水果,我们的生活就更加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可是在水果的世界里也蕴藏着许多知识和秘密,活动通过说说,看看从而获得许多关于水果的知识。活动中引导幼儿由外到内地认识各种水果。按照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而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充满趣味性,符合幼儿需要,完成了活动目标。
科学沉与浮大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使幼儿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要保护蚯蚓。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六只盆:盆里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只小盆子,一双筷子;
3、每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范图,录音,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
1、观察泥土,寻找蚯蚓。
盆子里的泥土是怎么样的?(泥土上面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泥里藏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1)蚯蚓长得怎么样的呢?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在哪里?
(2)幼儿观察蚯蚓“走路”时的动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时一伸一缩的现象。
小结:蚯蚓的身体圆又长,象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它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下面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些时候还会把身体卷起来。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1、小实验:将蚯蚓放入水中,观察蚯蚓会怎么样?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干湿两种泥,让幼儿观察,泥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边干一边湿)
3、找一找蚯蚓在什么地方呢?想一想蚯蚓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呢?
小结: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生活。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蚯蚓生活在泥里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自己在教室里寻找图书,图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么作用?
小结:蚯蚓吃的是泥里腐烂的东西,有时钻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烂的树叶,它在泥里生活,使土壤变得松散,庄稼,植物就长得好了,它的粪便还可以作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它也是家禽,家畜,鱼最喜欢吃的饲料。
3、蚯蚓的本领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们人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蚯蚓养起来,然后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人类服务。
四、延伸活动:
1、和幼儿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饲养蚯蚓,让幼儿观察蚯蚓松土的现象。
3、做蚯蚓再生的实验,让幼儿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领。
科学沉与浮大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请幼儿看清图形与代号后看图填数;看数画图;看图填数、看数画图。
2、请幼儿猜猜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铅笔人手一只。
活动过程:
一、数图记忆:
1、教师讲解:
(1)出示图形与代号请幼儿仔细看。1是什么图形,2是什么图形……...9是什么图形。
(2)出示不同的图形请幼儿填写数字。如,正方形是数字几,三角形应该填写数字几等。
(3)请幼儿看数字来画出图形。如,2应该画什么图形,8应该画什么图形等。
(4)教师出示有图形有数字的要求幼儿是图形的就写出数字,是数字的'就画出图形。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二、猜猜电话号码:
1、教师讲解:
(1)根据算式题得出电话号码是多少。如,8—3、2+3、7—4、10-7、5+4、8-7、6-6、3+4。得出电话号码是55339107。
(2)出示数图,请幼儿根据图形写出电话号码。
(3)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变成密码。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检查、纠正。
科学沉与浮大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 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2、 学习简单的记录,乐于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淀粉水、碘酒、奶粉、豆奶粉、面、牛奶、水、棉棒若干,宣纸并画有红圈和蓝圈、喷壶、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小猴子要来我班做客,老师给它们准备了丰富的食物,有苹果、香蕉。幼儿:什么也看不到啊!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说变—变—变,老师用碘酒喷在画上。
幼儿:哇!画显现出来啦!有香蕉、苹果。
二、展开部分。
1、试一试。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让画变出来?
幼儿:想!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2种神秘的颜料,分别藏在了红杯子和蓝杯子里(红杯子里放红色棉棒、蓝杯子里放蓝色棉棒),小朋友拿红色棉棒画在红圆圈里,拿蓝色棉棒画在蓝圆圈里,画好后拿装有碘酒的喷壶喷在画上,看一看,哪一种神奇的颜料能让画显现出来?
幼儿:用小红棒画的能显现出来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红色棉棒是什么神秘的颜料啊?(淀粉)教师总结:淀粉和碘酒是一对好朋友,只要是碘酒碰一下有淀粉的东西,淀粉就会变成蓝紫色。
2、猜一猜。
师:小朋友见过淀粉水了,你们见过淀粉吗?
幼儿:没有。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淀粉和其他不同的粉末,小朋友自己动手找一找,看一看哪盘是淀粉?
①淀粉是白色的(幼儿把豆奶粉分离出来)②尝起来没有什么味道(幼儿把奶粉分离出来)③淀粉是滑滑的(把面粉分离出来)④用手捻着有声音(幼儿通过提示,找了淀粉)
3、找一找。
(1)师:小朋友都见过淀粉了,你们知道淀粉都藏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藏在馒头、面条、喝的粥里等。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食物,小朋友自己来找一找,看看什么食物里面含有淀粉?
(3)通过实验,填表:
“寻找食物中淀粉的.踪迹”
(4)验证幼儿的发现请幼儿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贴在黑板上,老师和幼儿一起来验证。
总结:淀粉主要在农作物、植物的根茎、豆类和一些水果中。
瘦肉和奶制品不含有淀粉,各种蔬菜中含有淀粉的含量很少。
三、结束部分:淀粉的用途。
1、淀粉用于:饼干、布丁、雪糕、冰激凌、果冻、软糖、凉粉、粉皮。
2、检测假钞,帮助警察抓住罪犯。纸币印刷技术要求高度保密,纸币制造中会采取很多仿造假措施,包括移走纸中的淀粉。制造假钞者没法掌握所有的印钞技术,所以警察只要在纸币上滴上碘酒,看看纸币是否会变蓝,出现蓝色就是伪钞。
3、淀粉碘酒反应还有一个应用,就是用来治疗碘酒中毒,既然淀粉可以和碘酒发生反应,人们误食碘酒中毒,口服淀粉就成为一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4、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
科学沉与浮大班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能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了解耳朵的用处非常大。
2.分别填充不同的材料自制能发出声音的响罐,感受声音的不同。
3.锻炼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易拉罐、沙、水、黄豆、大米、石头。
2.录有风声、雨声、雷声等自然界中不同声音的磁带。
3.幼儿自制响罐所需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导入语:《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小朋友们都非常熟悉,你们想不想让羊村的小羊们到我们幼儿园来做客呀?(幼儿回答)
(一)教师出示贴有喜羊羊、美羊羊.....等装有不同材料的自制响罐,激发幼儿兴趣
师:1.今天小羊们到这来做客,他们每人都准备了一首好听的歌曲, 小朋友们想听吗?
2.现在请小朋友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验。
(二)教师按顺序有节奏的摇晃装有不同材料的自制响罐
(三)让幼儿分组讨论响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幼儿兴致很高)
(四)请幼儿说出讨论的结果,然后教师总结,装有不同材料的罐子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五)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其乐趣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分发材料,请幼儿随意往易拉罐里装黄豆、沙、水、石头等不同的材料。摇一摇、听一听,亲身感受一下不同的`材料放在同一易拉罐中发出的声音不同。
(六)小游戏《我摇你猜》
教师将数量不同的同一种材料放入两个易拉罐中有节奏的摇晃,请幼儿倾听有何不同。
师:1.我这里也有两个喜羊羊响罐,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响罐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 幼儿验证)
3.“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最后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罐子中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七)播放录音,请幼儿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比比谁的小耳朵最灵验,让幼儿知道耳朵的用处。
四、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散步,感受我们生活中更多的声音。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很高,对于这样的活动孩子十分喜欢,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与耳朵相关的一些知识经验。因为书本只是作为幼儿获得新经验的载体,所以活动设计中没有加入绘本的阅读,但是我一直认为大班的孩子可以自主独立的阅读,在自己探索了以后在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是最好的。活动存在许多的问题,希望大家可以提出有好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