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6篇(艺术创造力培养:6篇精选美术教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六篇精选的美术教案。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美术课程,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提升。希望本文能为广大教师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美术教案6篇(

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生活中的美,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及成功感。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盒与众不同的蛋糕。

3、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协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实地观察蛋糕店,丰富有关蛋糕的知识,共同搜集各种制作蛋糕的材料。

2、相关课件和电教设备。

3、分组放置幼儿操作用的材料:泡沫、海绵、橡皮泥、皱纹纸、糨糊、各种颜色的珠子。

4、室外设置若干柜台,帽子、围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趣引出蛋糕。

师:蛋糕是小朋友最喜欢的点心,你们知道蛋糕是怎么做成的`吗

二、讨论、观察了解蛋糕。

幼儿先互相描述自己过生日或平时吃的蛋糕的模样,然后再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图象,回答老师的问题。

1、蛋糕的主要部分(底座)一般是哪些形体

2、蛋糕上面可以放哪些食物

3、一盒漂亮可口的蛋糕是怎样做成的呢

4、观看课件第二部分。(演示课件,幼儿观看蛋糕的制作过程。)

三、自由创造制作蛋糕。

1、教师逐一介绍材料,与幼儿一起讨论每个材料的用法。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按自己的意愿制作与众不同的蛋糕。

3、教师巡回指导。

4、启发幼儿给已经做好的蛋糕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体验、交流展示蛋糕

幼儿联系生活,戴上帽子、系上围裙,向大家介绍、出售自己的产品卖蛋糕。

活动反思: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给艺术以启发。此活动中,蛋糕是幼儿常见、常说的事物,因此幼儿一开始就对活动充满激情。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个个兴致盎然,完全沉浸在活动之中。丰富的操作材料给幼儿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在其中的一组放置可食用的材料,活动后把自己做的蛋糕给大家尝尝,就可以以点带面,让幼儿切实感受创作与实际的关系,体验其中的快乐!

美术教案篇2

活动班级:大班

活动名称:艺术领域

活动内容:美术活动:有趣的水墨拓印画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并根据拓印的图案大胆想象。

2、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乐于表现,感受中国水墨画的美感。

3、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在欣赏水墨画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宣纸进行拓印。

活动难点: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拓印。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奥运会开幕式DVD资料;现代水墨画作品(幻灯片);墨汁、水缸、宣纸和牙签若干:幼儿自制的萝卜印章、印泥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回家搜集、了解有关中国水墨画的知识与特点。

活动过程:

(一)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和范画。

师:(播放奥运开幕式"画卷"片断)这是2008年8月8日开幕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个节目,名字叫"画卷"。这个节目中的演员用舞蹈动作"画"了一幅精彩的水墨画。水墨画是我们中国的国画,你们知道画水墨画需要哪些工具呢?

幼:画水墨画需要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

师:对,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又叫"文房四宝",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绘画和写字的工具。

(二)欣赏水墨画作品,感受墨色变化呈现的美感。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神奇的水墨画,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能看出画面中颜色的变化吗?(教师提示:颜色深——浓、颜色浅——淡、水分少——干、非常湿润——湿;并依次出现"浓淡干湿"四个字。)水墨画中墨色的"浓淡干湿",让画面变得丰富和美妙。

(三)水墨拓印

1、教师示范并讲解

师:这幅画最神奇的地方是不用笔来作画,而是墨汁和水玩的一个游戏——我们叫它"水墨拓印"。

(1)先将墨汁轻轻地滴一滴到水盆里,大家观察一下墨汁滴进水盆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幼儿自由想象)

(2)用牙签在水中轻轻划一下,可以让墨汁化得更美。

(3)双手拿起宣纸的一边慢慢放进水里,让墨色染在宣纸上;再轻轻地用手提起宣纸,宣纸上便出现了美丽的图案。

(4)把染上图案的宣纸平放到铅画纸上固定好,宣纸要放平整。

(5)作品完成后再盖上土豆印章。

2、教师提出作画的要求。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重点辅导。

(四)展示并交流作品

1、鼓励幼儿大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2 、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美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表现使学生感受雕刻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生自主探索掌握萝卜的基本雕刻方法;

3、根据完成的萝卜雕刻形象进行创编活动,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萝卜的雕刻方法。(如刻、翻折、嵌等)

教学难点:

能运用掌握的雕刻方法完成一件萝卜雕刻作品,并进行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式、萝卜、牙签、刀、创口贴等。

欣赏、激趣导入

1、导入谈话。播放“萝卜王国”的化妆舞的动画。

2、提问:你们能说说都看到哪些可爱的形象?

3、教师板画萝卜。

4、揭示课题,板书“雕”。

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研究怎样把一个个普通的萝卜经过我们的巧手雕刻、装饰,让它们变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1、师生问好。

2、欣赏“萝卜王国”。

3、仔细观察画面,描述在舞会上看到的形象。

4、确立本课学习研究的主题。

本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采用研究性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有:

1、学生能自己观察化妆舞会上的形象,掌握观察方法,为学生的想作铺垫。

2、欣赏教师的范作(制作成动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学生通过欣赏能提出疑问(这么美的萝卜雕刻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确立本课探索研究的主题。

二、主体参与,实践探索

1、出示一个形状奇异的萝卜,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根据这个萝卜你们来想想看,它可以做个什么形象?)

2、小结。

根据萝卜的外形,颜色去想适合的形象的方法叫做“依物赋形”。

3、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想象练习:

请大家看看这一个萝卜(与前一个不同)用“依物赋形”的方法来想想看,它又可以做什么形象?

4、师生共同探索如何雕刻一件萝卜雕刻作品(狮子),渗透常用雕刻方法技巧的示范。

5、提出疑问:如果你根据手中的萝卜外形实在想不出它像什么时你会怎么办?

6、出示制作要求,鼓励学生在具体制作过程中继续探索新方法,发现新问题。

a、发挥想象,大胆构思。

b、分组合作,创编木偶剧。

c、细心雕刻,注意安全。

7、以小组为单位与学生交流探索新的雕刻方法和困难,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1、根据一个有特点的萝卜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

2、根据另一个不同形状颜色的萝卜进行想象,激活思维,为具体制作时的“想”作好铺垫。

3、学生一起讨论,出谋划策,协助老师完成一件雕刻作品,在解决问题中掌握雕刻方法技巧。

4、回答问题。

(根据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方法)

5、明确制作要求,小组合作。

①各小组在轻缓的音乐中创作,并创编木偶剧。

②向老师、同学推荐自己的新方法并提出所遇到的困难,师生共同交流研究。

这一阶段是本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情感体验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其教学目标是:

1、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探索、研究掌握雕刻方法、技巧;

3、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根据萝卜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创造;

4、让学生体验到与人协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这一阶段中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让学生在雕萝卜的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新的雕刻方法、技巧中创新,这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制作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解决,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如翻折等方法的灵活运用,萝卜的颜色搭配,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更精致,更完美等。雕刻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

这一阶段的教学流程中有学生制作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采用个人、小组、集体等形式。因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一方面学生通过新旧信息的双向作用,形成个体的知识建构;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听到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的认识不断修正、完善、丰富和提高。所以适时组织学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三、作品交流、欣赏评价

1、出示萝卜城化妆舞会场景,

2、拉出幕布,鼓励学生大胆上台表演木偶剧,欣赏作品。

3、评价作品。

小组表演木偶剧,互相展示作品,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在木偶剧的表演交流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次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让学生在相互交流欣赏中学会反思与评价。

3、在欣赏交流中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建构。

五、拓展延伸

1、总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2、提问: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说说完成一个萝卜雕刻作品大概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3、对本课的学习拓展延伸,播放玉雕、根雕等作品图片。

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归纳出制作萝卜雕刻的一般步骤。

2、欣赏根雕、玉雕等艺术品,感受美,拓宽视野。

六、本课的总结采用欣赏、激励的方式。

由学生总结雕刻一件完整的萝卜作品的一般步骤方法,为学生的探索研究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学习,从而达到会学。因课时有限,学生完成的作品并不都是非常精细完美的,这时让学生欣赏一些精美的高雅的玉雕、根雕艺术品,这本身便是一种无声的激励,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原来除了萝卜还可以用这些材料雕刻。教师再把本课学习迁移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用生活中其他材料进行雕刻,美化生活。

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尝试利用取景框取景,学会选择表现高大或宽阔效果的取景,学习常用构图方法,有选择地写生建筑风景。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中,知道取景构图的基本方法,运用有变化的线条表现出有对比因素的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都市的建筑美,学会观察和表现建筑的方法,关注家乡建设的发展,提高写生风景的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选取一组景物并组织构图。

教学难点:合理的构图与景物的取舍。

课前准备:

教具:活动的取景框、记号笔、彩色笔、照片、范画

学具:画纸、记号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语言讲述江桥七八十年代的景象

2、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述,简单描绘景色图

3、教师在学生作业的基础上,出示江桥当时风景照片(ppt出示)

4、介绍相机内取景框的作用,引出取景框在写生中的运用

5、介绍横构图的特点:体现广阔感,适合表现当时江桥大片的农田,低矮的建筑。(ppt出示)

二、如何构图

1、学习制作取景框,教师指导学生用手表现一个可以变化的取景框

2、取景框的使用方法:眼睛与取景框的距离始终一致,观察调整景物在框内的位置

3、出示江桥近几年的代表建筑图片,介绍竖构图的.特点:表现建筑的高耸感(ppt出示)

4、分析江桥的代表性建筑图片,指导学生如何构图

(1)、突出主题:确定画面中的主体,在画面中占据主要位置

(2)、画面平衡:不可一头重、一头轻,一边大,一边小,一边多,一边少

(3)、对比变化: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相互衬托

三、取景方法

1、出示江桥集聚区办公楼的图片,用取景框分别表现集聚区办公楼的近景、中景、远景(出示集聚区办公楼整体及局部照片)

2、分析近、中、远景的特点:近景不仅仅是把靠近自己的景物画大,还可以画出近景的局部,远处相对较小。中景往往要突出主体的全貌,是画面表现的重点。远景一般是全景式的表现,给人以宽广之感。作为一幅完整的风景画,构图时一般要把近、中、远景都考虑在构图中

四、指导范画

1、范画:以集聚区办公楼为写生对象,用取景框取景构图,画出小构图

2、把小构图放大,指导如何用有疏密等变化的线条表现建筑物

五、学生作业

1、以电子城为写生对象(投影出示电子城照片),用取景框取景构图,画出小构图,并提示表现建筑物要有疏密等变化的线条。

2、教师巡视指导。

六、欣赏与评价

1、作品展示。

2、作业评价标准

画面是否有稳定感

主体是否突出

线条是否有变化

3、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交流、互评

七、内容拓展

1、启发学生:当周围都是高大的建筑物时,我们还需要什么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漂亮更和谐?

2、从以前的老照片看到现在的新江桥你发现了些什么变化呢?

把景物写生放在学生熟悉的江桥,使学生能切身感受江桥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取景框的运用,能让学生理解构图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构图。近、中、远景的运用是个难点,通过对照片的对比分析,学生加深了印象,作品的表现也更为丰富。

美术教案篇5

课题:向大师学习画向日葵

教学目的:

1、欣赏凡高的《向日葵》,了解其色彩和笔触的象征性和暗示性,感受其色彩的独特魅力

2、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学会色彩的初步运用

3、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近似色表现向日葵,色块之间和谐而有变化。教学准备:凡高的作品油画棒色卡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猜谜语:高高个儿一身青,金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对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

二、出示图片凡高的《向日葵》

问:看后有什么感觉?

(1)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2)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3)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什么颜色?

(4)向日葵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画面中的向日葵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啊?

(6)教师小节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

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从其笔法上也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这时所交往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枯落的花瓣、干瘪的枝叶、切断的梗茎以及颗粒清晰的种子,均逐一精心描绘。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1)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2)你喜欢这幅画吗?

(3)你觉得这幅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三、引导幼儿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

1、作画时大胆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画。

2、先画主体向日葵,再画花瓶,主体要大要突出。

3、要选相近似的颜色,注意画面卫生。

四、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表扬好作品,鼓励画的较差的学生。

教学反馈:

美术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线条大胆表现各种形态的花

2.帮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好看的花儿示范画

2.油画棒和沙皮纸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故事导入:在森林里,有一个花仙子,有一天,它听到了一段美妙的音乐,跳起了舞蹈,许多小花跟着她一起跳起来,都变成了最美丽的花。

二、图形刺激:

1.幼儿听故事与老师一起跳舞。

2.请幼儿欣赏小花是怎么跳舞的(欣赏示范画)请幼儿说说这些花在干什么,学学它的姿态。

3.教师演示好看的花儿。

三、创造表现:

1.全体幼儿在故事中做画.

2.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各种线条创造性地画小花。

3.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幼儿,让幼儿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四、作品赏析:

请幼儿欣赏各种美丽的花,布置幼儿的作品展。

活动反思:

幼儿在整个活动中,专注度高,思维活跃,表现欲望强,能够大胆、自信地表达创造。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够充分自主地探索和交流,有良好的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审美体验以及同伴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交往能力,通过操作作品的展示,可以看出幼儿的个体水平经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明显提高,卷、搓、贴技能得到发展。尤其是江天爱小朋友,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性地制作花朵,且大胆、自信。

教师在此活动中能充分尊重幼儿意愿、凸显幼儿的主体位置,让孩子们自主尝试、探索,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小班幼儿,能够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用游戏导入、图片观察、谈话讨论、合作创作等方法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在孩子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干预,不做过多要求,当孩子需要帮助时再给予具体的指导。对于重难点的把握和解决,也能做到主次分明,环节紧凑,使目标达成度高。

最后结束环节因时间因素,评价不全面,没有让每个孩子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成功体验。

★其他类似内容

1《拔萝卜》教案6篇

《拔萝卜》教案6篇

《拔萝卜》教案6篇精心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这一经典故事的深度理解与热爱。通过多元教学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拔萝卜的内涵...

查看剩余 74% 《拔萝卜》教案6篇

2《草原》教案6篇

《草原》教案6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草原》教案6篇,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草原》这篇经典散文。通过详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教案涵盖...

查看剩余 76% 《草原》教案6篇

3《荷塘月色》教案模板6篇

《荷塘月色》教案模板6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荷塘月色》教案模板的六篇内容。这些教案模板以《荷塘月色》为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篇经典的课文。通...

查看剩余 83% 《荷塘月色》教案模板6篇

4《立定跳远》教案6篇

《立定跳远》教案6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立定跳远》教案的六篇相关内容。通过这些教案,教师可以了解到如何科学地组织和安排立定跳远的教学活动,提高学...

查看剩余 84% 《立定跳远》教案6篇

5《月光曲》教案参考6篇

《月光曲》教案参考6篇

本文主要介绍了《月光曲》教案参考的六篇文章。这些教案参考涵盖了《月光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内容。通过...

查看剩余 73% 《月光曲》教案参考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