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南》教案精选5篇(《江南》教案精选:文学之美尽显江南风韵)
本文精选了5篇关于语文教案的《江南》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首经典诗歌。这些教案内容丰富,包括了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江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语文教师,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教案,提升教学效果。
语文《江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劳动人民采莲时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诗意,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学准备:
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11张生字卡片;古筝曲磁带;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课前贴在教室的相应位置)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儿童诗了。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
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
二、初读
出示词语:莲叶、江南 、采莲、鱼儿(带拼音)。
(1)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自由读、指名读。
(2)提高难度,去掉了拼音你还能读出来吗?
(3)最喜欢哪个词语,用它来说一句话。
江南可真美,小朋友把它说得更美了,书上有一首写江南的小诗呢!愿意去读一读吗?
2、初读课文。
(1)谁来提醒大家,翻到第几页。比一比谁的姿势好。
(2)要求:读准字音,碰到不会读的就请我们的好朋友拼音帮帮忙,拼读几遍。
(3)学生借拼音自渎课文。
(4)课件示课文:分句指名读,注意正音。
(5)齐读课文。
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你们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 师配乐朗读,老师读得怎么样?知道为什么这么好吗?老师有秘诀:就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诗句里的画面,这样就把课文读得好了。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可 叶 田 鱼 西 北
2、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默写上节课学的生字。
2、 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感悟
小朋友要想读好课文,还要先弄懂课文的意思呢!谁学得认真,一定就会读得好,朗读之星就会和你交朋友。
1、 出示第一句
(1) 指名读。小朋友读懂了什么呀?
(2)质疑:点“何田田”,出示问号,。示图:你们看这些荷叶长得怎么样?
同桌交流。(荷叶多么漂亮、碧绿,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
何:可以理解为多么
用你的朗读把荷叶的美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过渡:江南是这么的美,河塘里长满了碧绿的荷叶,到了采莲的时节,人们在莲叶和田田的池塘里采莲子。
3、 出示第二句。
动画:许多的鱼儿也来凑热闹了,鱼儿在莲叶间游来游去…… 质疑:为什么这里不用游而用戏?
鱼儿像小朋友一样呢,和好伙伴在一起高兴地游戏作乐呢!
(1)谁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
(2)自由读,小组读,评出朗读能手。
(3)指名一生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们眼前看到了什么呀?
(4)咱们就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齐读第二句。
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荷花,还有那淘气的小鱼?
(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小鱼,小鱼,你别走。刚才你在莲叶丛中游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高兴)你能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吗?(齐读)
(2)找好朋友分组表演。(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江南这个地方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荷花、莲叶随处可见。小鱼们在莲叶丛中东游西逛,可高兴了。让我们再去游一游美丽的江南,做一回采莲的孩子。(齐读全文)
三、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齐背全文。(配乐)
四、作业:回家找描写荷花的小诗,读一读,背一背。或画一幅你眼中的江南图。
语文《江南》教案篇2
课题:
江南 本课初备
课时:
共2 课时,本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课前准备:
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11张生字卡片;古筝曲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儿童诗了。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 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
二、初读
出示词语:莲叶、江南 、采莲、鱼儿(带拼音)。
(1)你能读准这些词语吗?自由读、指名读。
(2)提高难度,去掉了拼音你还能读出来吗?
(3)最喜欢哪个词语,用它来说一句话。 江南可真美,小朋友把它说得更美了,书上有一首写江南的小诗呢!愿意去读一读吗?
2、初读课文。
(1)谁来提醒大家,翻到第几页。比一比谁的姿势好。
(2)要求:读准字音,碰到不会读的就请我们的好朋友拼音帮帮忙,拼读几遍。
(3)学生借拼音自渎课文。
(4)分句指名读,注意正音。
(5)齐读课文。 第一次读就读得这么好,你们想不想和老师比一比? 师配乐朗读,老师读得怎么样?知道为什么这么好吗?老师有秘诀:就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诗句里的画面,这样就把课文读得好了。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可 叶 田 鱼 西 北
2、开火车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课人员
语文《江南》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是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小诗,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在下面戏水嬉戏。整首诗的语言学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可供学学生观察,帮助理解古诗。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7个字是本课要学会的学生字。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学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学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学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字和笔画竖钩。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四、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难点:
读准“南、莲”等学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江南》,学学生听歌曲,判断歌词描写的是哪里(学生答江南)
2、教师介绍江南的位置,引出课题。
(二)激发兴趣,传授新知
1、课题指导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教师书空课题。重点拼读“江”。介绍“江”字的结构,偏旁。认识偏旁三点水。
(2)识字拓展:说说你认识的学生字中有哪些字的偏旁是三点水。
2、古诗朗读
(1)朗读诗歌,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诗歌,不认识的字词请同学帮忙。要求把诗歌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纠正字音后学学生练读。
3、识字教学:教师出示学生字卡片,学学生认读,教师带读。去掉拼音读;识字游戏:中大奖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牢牢掌握了诗歌里的学生字,这次老教师要加大难度了,同学们观察老教师黑板上出示的这首诗,和咱们课本上的诗有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
4、学习古诗的停顿
(1)学生回答,教师问:红色的斜线有什么作用。听老教师读,猜一猜。
学生回答:停顿。
(2)游戏:节奏大教师(利用节奏读出诗的停顿)用读古诗的方法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学习古诗内容
(1)出示前两句,提问:诗句中有哪些江南景物。学生答,相机板书:小鱼,莲叶,莲花
(2)句型练习:有什么样的小鱼,莲花;用自己的话说说莲叶。
6、生字教学
(1)从句子中找出既会认也会写的生字“可”。学社跟老师一起书空“可“,板书”可“的笔顺,强调可的写法:口要写到竖中线的左边,竖钩写到竖中线的右边,先里后外。“可”组词,造句。教师出示词组,朗读词组。
(2)教师指导书写“可”,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笔顺,田字格的占位。
写字教学结束,过渡语:同学今天表现的都很不错,作为奖励,老教师带大家去江南游一游。
观看江南美景图。
7、总结
(1)教师提问:读了江南的诗,品了江南的景,你觉得江南是怎样的地方
学生回答,教师引出优美的江南,介绍作者。
(2)配乐背诵江南
七、布置作业:
(1)写会“可”字;
(2)将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语文《江南》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个字和竖钩、竖弯2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的汉字演变过程。)
(7)课件演示书写过程,学生跟着课件演示书空。
(8)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
(如,江水:我看过江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边: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边玩耍。)
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
(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过渡: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4、学生自由介绍。
5、感知内容。
(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吧!
(2)导学: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4)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
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5)导学:你感觉江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出读文后的感受。)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4、组织学生分组比赛读,教师随机正音。
5、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组织学生交流观察结果。(重点引导学生交流笔顺和笔画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并跟着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6、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六、自主学习,边演边悟
1、提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1)给生字找朋友,用喜欢的词语说话。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边表演边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
2、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由景入文
1、创设情境,复习字词。
(1)导入:(课件出示生字闯关游戏)首先,我们来做闯关游戏。
(2)组织游戏。
第一关:读生字并自由组词。
(课件出示八个生字。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生字并组词。)
第二关:从“南、西、北”中,任选一个字说一句话。
第三关:读诗句,说感受。(课件出示全诗)
(3)过渡:我们闯关成功!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南》。
2、利用媒体,由景入文。
(1)导学: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这么好,老师让大家欣赏一幅图,作为奖励。(课件出示江南美景图,古筝伴奏)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2)学生自由畅谈观后感受。
3、过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诗更美。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二、诵读诗歌,感悟意境
1、导学: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了课文,课文中一定有你喜欢的地方,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班内交流:你最喜欢哪几句诗?说说理由,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3、小朋友要想读好课文,还要先弄懂课文的意思呢!谁学得认真,一定就会读得好,朗读之星就会和你交朋友。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用自己的话说意思。
(2)出示插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出荷叶、荷花、莲蓬。同桌交流,荷叶多么漂亮、碧绿,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用你的朗读把荷叶的美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二句
(1)谁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
(2)自由读,小组读,评出朗读能手。
(3)指名一生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们眼前看到了什么呀?
(4)咱们就这样,边读边想象画面。齐读第二句。
学习三至七句
(1)让我们也来做一条快乐的小鱼吧!(放音乐,生做小鱼自由活动)然后师背诗,背到哪一句,生便转向诗句中相应的方向。学生们自读自演小鱼。
(2)指导朗读:做小鱼的感觉怎样?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指导朗读:是呀,莲叶是美丽的,小鱼是快乐的,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江南的美。(课件出示完整的课文)
(2)学生先练习朗读,然后在组内赛读,最后指名在班内展示朗读。
5、引读背诵,积累语言。
(1)导学:看着黑板上的生字宝宝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2)指名展示背诵,并激发想象:你刚才在背诵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让我们当一回采莲姑娘,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4)(播放古筝曲《渔舟晚唱》)学生随着音乐背诵。
三、课外延展
江南水乡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学完了《江南》这首诗,请同学们把它背给家里人听,并请爸爸、妈妈帮忙搜集关于江南或荷花的诗词,带到班里来交流。
语文《江南》教案篇5
一、导入新课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板书课题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三、品味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美行不行?)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句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是在“忆”江南?“谙”又怎样讲?
小结: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了200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3、江南的山山水水已刻到诗人的心中,可江南这么大,诗人抓住什么来写的这“好”呢?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
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拓展升华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白乐天醉酒茅家埠”
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导读
诗人不仅眷恋江南美景,他还忆什么?更深深地念着与江南人民的浓浓情意。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无限思念,读:能不忆江南?
五、升华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歌。
板书:忆江南
↓美景
江南赞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