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南》教案7篇(《江南》语文教案:7篇精华,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江南》这篇语文课文的教案,共包括7篇。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江南》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意义。教案内容涵盖了课文的背景知识、课文分析、课文理解和课文写作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语文《江南》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北京、沈阳、成都……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
生:在我国的南方、有水乡之称。
师:我们来看地图,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
二、欣赏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乐曲给我们描绘的江南的秀丽景色吧。
1.初听《江南好》。
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
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阵阵、山清水秀……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乐曲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复听音乐。
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
2.分段复听。
师:请同学们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生1: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生2: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
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生:乐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音乐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
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教师播放乐曲第二部分。学生仔细听第二部分。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学生聆听音乐做练习,教师进行巡视,并且进行指导。
3.完整地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教师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竹笛的形制、听辨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由教师或同学吹奏)。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吗?
1.咏江南(展示诗词两首)。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教师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2.看江南。
(1)小桥、流水、人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和风俗)
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美。
(2)苏州园林(中穿插VCD,播放苏州园林景色)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3.唱江南(穿插VCD,播放《太湖美》)。
教师播放江南风格的音乐,学生欣赏。
4.舞江南(穿插反映江南特色的舞蹈《莲蓬娃娃》)。
学生模仿几个舞蹈动作。
5.画江南(展示描绘江南的绘画作品)。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地感受江南。(学生随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语文《江南》教案篇2
一、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科江等七个生字,理解江,叶,北是左右结构。能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字义以及组成的词语。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朗读,以及引导分析课文,以江南都有些什么?为中心问题,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培养分析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发现江南的美,同时在句子中完成生字词的读音以及意思教学,最后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江南美景,感受诗歌语言的美。
四、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何田田”、“戏”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谁来读题目。(指名读)我们要注意 南的读音,因为他是一个鼻音。出示字卡(南)(指名读,齐读课题)
2、江南是个地方,它位于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的南浙江北部。它是什么样的呢,一起看看(出示江南风景图)这就是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 初读课文
小朋友们,江南的美景远不止这些,江南的小荷塘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想看看吗?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让你的同桌给你提提意见。
3、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等他读完了,我们评评他读的好不好。(指名读,学生评价)
5、齐读课文。
三、 分析课文
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首古诗,谁来读第一句。(指名读)
小朋友们看图,图上的两个人在干什么?
1、谁来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从这句中你能发现江南有些什么吗?
(1)莲蓬,(板书)你从哪知道的,(江南可采莲)这里的莲就是莲蓬的意思,莲蓬是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莲蓬(荷花的花蕊,花谢了后成为莲蓬可以吃)
(2)荷叶,你从哪看出有荷叶?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图片)你怎么 知道荷叶是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很茂密),能从诗中找到句子吗?“什么是何田田”(出示图片)就是荷叶层层叠叠的'样子,“何”表示惊叹,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老师还能从一个地方看出赞叹,你们知道吗,就是感叹号,它表示句子中带有感叹,赞叹的语气.
(4) 这一片挨着一片的荷叶真美,从这幅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荷花),大诗人杨万里有句诗写的是这样地荷叶荷花,一起读一读。
(3)那你现在能读好这句吗?(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
小朋友们江南除了茂盛层叠的荷叶还有些什么呢,你能从图上找到吗?
(一)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从这句中你又能发现江南有什么?
(1) 鱼,出示鱼,(甲骨文图形以及汉字)分析字形。
(2) 你从哪看出有鱼,鱼多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句子读一读。
(3) 什么是“戏”,为什么不说游而说戏呢?(鱼儿的可爱的调皮)如果你是小鱼,你会做什么游戏呢?(捉迷藏,你追我,我追你)
那么“鱼戏莲叶间”是什么意思呢?鱼儿可高兴了,到哪去戏的呢?一会到东一会到西,书上怎么说的?你愿意做条快乐的小鱼把教室当成荷塘,演一演吗?你的心情怎样。
(4)那么你能读出鱼儿的快乐吗?
(二)藕是什么样的呢?文中没有提到藕,你怎么知道的?(荷花的茎)
(三)荷花,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四)采莲人,你从哪看出来有人,图和古诗中,“采”说明有人。
(五)船和水,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能根据图给我们介绍江南这个荷塘吗?
(江南是好地方,有莲蓬,茂盛的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快乐的鱼还有美丽的荷花)
3、江南有是个有水有荷叶还有小鱼,现在让我们一起到江南看看。出示图片并配以采莲曲。指名朗读,齐读,试背。
4、学完这首古诗你想说些什么?
四、 指导书写
小朋友们,江南真美,你们读得也很美,那么想把江南这两个字写美吗?
江,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工字,你观察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下好它。学生书空(边书空边说笔画名称),描红并书写。
板书
莲péng
荷叶
鱼 美
荷花
采莲人
水
语文《江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手指好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领读。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四、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指名背诵。齐背全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台阶,从自己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表演背诵,让学生装体验学习的快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教育)
五、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语文《江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生字“谙”。能正确读写“江南、风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注解、阅读相关资料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4、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创情境巧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江南的了解。
2、(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江南的美丽景色。
二、解背景了解“词”
1、理解题意: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三个字的意思。
2、介绍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在杭州生活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有一年多,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晚年,回到故乡洛阳。在他67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可见江南美丽的景色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了解“词”:让学生比较这首《忆江南》与以往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一说对“词”的了解。
三、明词意悟深情
1、自主合作解读整首词: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词,然后借助书下注释和阅读资料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并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2、集体交流探究:
(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词你了解了江南的哪些景色?(品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重点词: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词中哪个字用得好,最值得研究?(重点品析“胜”“蓝”“红胜火”“绿如蓝”的意思)
★朗读指导
层次一: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朗读习惯读词。
层次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人读词的方法朗读。
层次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迁移拓展:“异色相衬”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的应用。
(3)品析“谙”“好”。体会作者为什么不说江南“美”,而说江南“好”呢?
(4)品析“能不忆江南?”一句,讲述作者挥泪告别江南的感人故事。
四、激情读诵全词
1、激情朗读整首词,读出词中蕴涵的情感,读出词的韵味。
2、背诵整首词,不会背的可以适当的看一看手中的参考资料。
五、巧拓展重积累
1、欣赏歌曲《忆江南》,请学生边听歌曲,边加上恰当的表情和动作。
2、拓展《忆江南》其二、其三,请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弄懂白居易在这两首词中还“忆”了江南的什么?并把这两首词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语文《江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1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读准“江、南、可”等生字的字音。会写“可”掌握“竖钩”1种笔画。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猜谜语识字法: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2.偏旁归类识记:“莲”,草字头代表植物。
3.书写生字:“可”是合体字,教师在范写过程中,一边写一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
2.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诗歌,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做适当停顿。在读最后四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4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3.积累运用。
通过欣赏画面上挨挨挤挤的莲叶,感受“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教学准备:
关江南风景的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
这里是美丽的江南,请大家睁大眼睛,跟随教师一起去美丽的江南来一次短暂的旅游吧!(教师简单介绍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江、南”
二.前置检测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
1.随文识记“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2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竖弯”。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三.个人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记生字。
师巡视指导
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检查认读生字,各种形式读生字。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谜语识字: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三点水和草字头。
提示:学习“江”,认识三点水,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如:河、湖、海。
4. 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可,生注意观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可”的第二笔是竖。
(2)指名说,相机评价引导。
竖钩: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可:上面的长横要足够长,“口”要缩小,在竖中线的左边,新笔画竖钩要挺直,且在竖中线的右边。
(3)学生练习书写,练写两遍。
(4)师评,学生互评。
五.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自由、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江南美吗?从文中那些语句看出来的?
师巡视指导,引导,参与学生学习。
六.汇报交流
指名小组汇报交流:
1.江南美吗?从文中那些语句看出来的?
看课文插图。瞧,他们在做什么?(采莲)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江南/可采莲)。
看,这里的荷叶可真多,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莲叶/何田田)。
(1)怎么读好它?听教师读,注意停顿(读完后课件出示停顿划分)。
2.于是可爱的鱼儿也受到了感染,纷纷跑来,就成了——(引说“鱼戏莲叶间”)
鱼儿会一直在一处不动吗?它们最爱自由了,它们会怎样?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指导学生读,各种形式的读。
七.总结提升
1.看视频(预习莲叶图)
2.对照板书总结,试着背一背。
八.当堂检测
语文《江南》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谁愿意把你积累的诗词读一读或背一背呢?(指3至5名学生)教师对学生背诵情况做总结。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我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
4、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5、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
[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
忆江南的教学设计
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五、欣赏歌曲 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板书设计】
忆江南词牌名 人情 珍惜 景
语文《江南》教案篇7
一、检查预习
1、生字词,用小黑板(很原始吧?如果不是公开课,我连小黑都不用!)请了两个学生读。
2、朗读。(第1支曲子范读,第2至6支请了五个学生读,第7支齐读。)
二、整体把握(实录)
师: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戏也有戏眼。“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眼是?生:绿师:“红杏枝头春意闹”呢?生:闹师::“云破月来花弄影”——生:弄师:《荷塘月色》一文的文眼是——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师:很好。戏曲《窦娥冤》的戏眼是——生:冤KG1E+Et$ee`师:《闺塾》呢?生:(略思考)闹!
师:好,那么,我们这一课《哀江南》,戏眼是——生:哀!师:(在课题的“哀”字下标重点号)这里的“哀”是什么意思?生:悲哀、哀叹
师:悲哀和哀叹,哪个准确些?生:哀叹师:(板书:哀叹)“哀叹”什么?生:江南?师:这里的“江南”指的是哪里?生:长江以南师:准确些。
生:这里只是南京。师:为什么要哀叹南京?生:因为南京是当时的首都。
师:准确地说,南京是南明的开国之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来朱棣迁都北京。而写《哀江南》的时候,清兵入关,南明灭亡,南京只能说是“故都”。这里的江南,既指南京,又有着“国家”的意义。我还想问,哀叹江南的什么?生:灭亡
师:是的,这是一种“亡国之痛”(板书)。是谁在哀叹亡国之痛?生:作者{Jvt师:作者本人直接抒情?生:是苏昆生
师:对,是借戏中人物苏昆生之口来表达的。这苏昆生是什么人?生:樵夫;李香君的教曲师傅
师:这苏昆生曾是明代宗室,唱曲名家,李香君的教曲师傅,长期生活在秦淮河边,非常有名,相当于歌星周杰伦之类。现在国家灭亡了,他沦落为樵夫,靠打柴为生。你们能不能想像得到周杰伦打柴的样子?(生笑)很惨吧?亡国给百姓带来的伤痛,不仅是物质上的破坏,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创伤。
师:这种亡国之痛是怎样表达的,用的是什么抒情方式?生:(众)写景;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师: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都有吗?
生:都有,前面是间接的,是寓情于景。后面是直接的抒情。iuFqz!Lb8[]师:(板书: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采用寓情于景的方式的,是哪几支曲子?生:前面六支都是。
师:对,前六支写景抒情,第7支曲子直抒胸臆。
三、重点赏析(实录)
师:我们的重点,是赏析前6支写景的曲子。这6支曲子分别写到了哪些景点?生:山松野草、秣陵、村郭??师:(打断学生)我问的是景点,不是景物。注意唱词前几个人物的对话,戏曲往往在人物对话时交待有关事件。w.[m<|生:(找、思考)师:(统一答案,板书:郊外→孝陵→皇城→秦淮→长桥→旧院)总的感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生:(纷纷说)萧条;荒芜;凄凉;颓废
(生默读,思考,5分钟左右)
生1: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沉醉东风】(师补充:第3支)。前面几句写了眼前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让我想起曾经的繁华,有一种昔盛今衰的感受。还有“舞”字和“朝”字,写燕雀在丹墀上自由自在地跳来跳去,然而过去这里是臣子朝见皇帝的地方,非常神圣,这更让人感到今日的凄清。
师:昔盛今衰的感受很到位,这里用的是“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板书)补充一点,这一支曲子除了今昔对比,还有色彩的对比,大家注意到了吗?看看都有哪些颜色?生:白、红、琉璃(黄色)、翡翠绿、丹。
师:这些颜色很鲜艳,不禁让人想象旧皇城的华丽,而恰恰是这些颜色,反衬了今日的衰败凄清。
生2:我说第4支曲子【折桂令】。我觉得“迎”字用得非常好。这个地方曾经是歌伎云集的地方,我想像到的是,当年客人来了,歌伎们花枝招展地出来迎客的情景(众生笑),现在只剩下歌伎没有了,只剩下破纸在风中招摇了。还有“目断魂销”,唱曲的人站在坏栏杆边向远处眺望,想起过去的种种,灵魂也不禁飞回了过去。(众生笑)师:想像很丰富啊。我强调一点,“魂消”该怎么理解?“魂消”也就是“消魂”,什么叫“消魂”?就是失魂落魄,魂飞魄散,形容的是极度的快乐或者悲伤,这样理解,要比灵魂飞到过去好一些。
另外,大家在读到这支曲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起学过的哪些诗句?生:(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师:这是李煜的《虞美人》,“雕栏玉砌”还在,而《哀江南》这里连雕栏玉砌都不在了,只剩了些破纸坏槛,更萧条。除了这首,还有哪些?生:(背)“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师:很好,这两首写的都是南京,也同是表达了亡国之恨,意境各有特点。生3:我说说第一支曲子。残军的“残”,让我想到军队打败仗之后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的,废垒、瘦马、空壕是眼前的.景象,这里虚实结合,写出了战争中的凄凉景象。师:是战争中,还是战后?生:战后。师:你提到了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板书)。这支曲子几个形容词用得很好:残、废、瘦、空,呈现出了南京郊外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大家不应忽视的还有一个景物:夕阳道。夕阳古道,给人什么感受?生:苍凉
师:是的,一种历史沧桑悲凉感。读到这里,有没有想到哪一首诗词?生:(背)“??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师:同是古道,同是夕阳,两首曲子有什么不同吗?
生:表达的情感不一样,马致远表达的是游子思乡之情,这里是遗民的亡国之哀痛。中学语文在线论坛
师:理解得非常到位。还有哪位同学要说?生4:第五支曲子【沽美酒】,写了青溪长桥,连木板都没有了,秋水长天,人迹稀少,冷冷清清的夕阳,只剩下几棵柳树(众生立即纠正:一棵柳树),想起当年众多柳树,风景优美,今非昔比,心中很是凄凉。
师:对,只剩下一棵柳树了,这个“剩”字用得好,让人联想到昔日柳树成荫的美景,如今只有一棵残存,时过境迁,不禁感慨万千啊!好了,时间关系,赏析就到这里吧,课后自己再慢慢读,慢慢体会,古诗词的韵味是无穷的。现在归纳一下,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评论论家是怎么说的?生:(纷纷回答)“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情由景生”
师:很好。写景是为了抒情,而抒情又必须借助于景物描写才能给人以具体的感受。这6支曲子,以游踪为线索,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南明灭亡后南京城的凄凉景象,用哀景,写哀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无限的哀思。
于是,有了这6支曲子的铺垫和蓄势,第7支曲子直抒胸臆自然水到渠成,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请大家齐读第7支曲子。(师生齐读)
师:这支曲子直接抒发了国家兴亡的哀痛之情。为了把情感表达得更充分,可以用上一些修辞方法。大家看看这支曲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生:对偶、排比
师:具体些,哪句是对偶,哪句是排比?生:“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是对偶;“眼看他??眼看他??眼看他??”是排比。
师:大家漏了一句,“那乌衣巷”三句,也是排比。用上对偶和排比,有什么表达效果?生:感情更强烈了。
师:是的,对偶句和排比句句式整齐,一气贯通,使得表达声情并茂,使情感的表达更畅快更强烈,亡国之痛表达得更充分了。哪一句是主旨句?生:“诌一曲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师:完整吗?这一句是否概括了整套曲子的内容?生:应该还有前面三句:“残山梦最真??”师:“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这是何等感伤的喟叹,何等沉痛的哀痛啊!
像这样表达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的古代诗词曲,除了前面提过的刘禹锡的《石头城》、杜牧的《夜泊秦淮》、李煜的《虞美人》,大家想想还有哪些?
生:姜夔《扬州慢》(齐背)
师:此外,李煜还有一首《浪淘沙》,没有在课堂上讲,但是第三册的课本上是有的,大家课后找来读一读。
这样的亡国之痛,这样的苍凉之感,这样充满了悲悯情怀的作品,往往产生在历史发生剧烈动荡之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时代盛衰,朝代更替,带给人无限的历史哀思。从快乐单纯的《牡丹亭》,到沉郁悲怆的《桃花扇》,中国古代文艺思潮走过了由浪漫主义到感伤主义的历程。再往下,就是批判现实主义了,最突出的代表作品就是《红楼梦》,第6册将用一个单元来介绍。
请大家把《哀江南》里自己喜欢的曲子背下来。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