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4篇(《扁鹊治病》四年级语文教案:医术传承,智慧荟萃!)
本文主要介绍了四年级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扁鹊治病》的教案。通过本教案,学生将了解到古代医生扁鹊的治病故事,培养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教案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的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扁鹊图),教师配乐讲故事。
师:战国时期,有个医术高超的医生,叫扁鹊。有一天,扁鹊和徒弟行医路过虢国,虢国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虢国上下一片哀痛!扁鹊觉得十分奇怪,请求进宫察看。没想到,经过他的治疗,太子竟然活了!从此,神医扁鹊的美名家喻户晓!天下人都知道了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2、你从故事中了解了什么?随机板书:扁鹊
3、揭题:今天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扁鹊的寓言故事。板书:扁鹊治病
二、初学课文,自读自悟。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出示要求:
①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②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
③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扁鹊和谁之间的故事?是个怎样的故事?
2、检测反馈:
①认读字词。
②这篇课文讲了扁鹊和谁之间的故事?是个怎样的故事?
3、小组合作,提出疑问并解答较容易的问题。
师:4人小组内共同探讨,看看谁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碰到容易的问题,组内同学可以直接解答。把你们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写下来。
4、梳理学生的疑问。
三、细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从哪儿看出蔡桓公对扁鹊的话不相信呢,请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一划。
2、交流:
①出示“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b:体会一下蔡桓公在说这话时的态度怎样?
c:指名朗读,评读。
d:学生齐读。
②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不太相信扁鹊的话呢?
③交流:
句子二: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出自己的高明。从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什么?
句子三: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心里怎么想?
句子四: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怎么想?
④扁鹊一次次来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会不相信他呢?
⑤从这里看,你觉得蔡桓公怎样?
3、细品扁鹊劝告蔡桓公的句子,体会扁鹊的为人。
①找一找扁鹊劝蔡桓公的句子。
②自由读一读三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体会?
③为什么扁鹊三番五次劝告蔡桓公治病呢?
④指名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当时扁鹊的心情。
⑤学生齐读课文。
⑥你怎样看扁鹊呢?
4、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过渡: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掉了。他为什么跑了,扁鹊心里在想什么呢?你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出来的?
①投影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里,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②读这句话,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有关扁鹊医治虢国太子的故事。
2、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战国的蔡桓公发生了一个故事,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2、刚才听着大家读的相当流利,那么词语一定没问题吧?
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3、看看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三、自主、合作探究
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一)从扁鹊入手
1、从同学们刚才的描述中,我得知了扁鹊并没有成功地施展他高超的医术,蔡桓公竟然病死了。难道这扁鹊只是徒有虚名,他并没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能力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的结果。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对啊,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2)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只隔了十来天,扁鹊就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变化时,他又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隔了十来天,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肠胃了,知道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严重时,他再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4)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扁鹊只是望一下,就知道。)
是啊,只是远远地看了几眼,就得知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可真是厉害!
(5)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治分析得十分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3、扁鹊通过4次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处、病的进展,他不愧是医术精湛啊,他也希望蔡桓公能早日痊愈,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劝告蔡桓公(课件集中显示扁鹊的3次劝告,齐读)
4、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关心病人、医德高尚……)
5、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啊,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6、同学们,请你们扮演一回扁鹊,带着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急迫的心情,读读这3次劝告。(学生练读)
7、3位学生合作朗读;男——女——全班合作朗读。
(二)从蔡桓公分析
1、为什么蔡桓公遇到医术如此精湛、医德如此高尚的扁鹊,还是病死了呢?(他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一下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的句子。
3、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
B、你来当一回自以为是的蔡桓公,读。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冶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不以为然)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不耐烦、生气)
B、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会想什么了?(请学生用生气的语气把蔡桓公的想法说出来)
(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当扁鹊第4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十分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不高兴吗?(愤怒)
B、如果扁鹊再劝告下去的话,蔡桓公有可能会做什么事?
C、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引读)
4、正是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害死了他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吧!(齐读4句)
5、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师:板书“讳疾忌医”)
6、请同学们联系蔡桓公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7、当我们生病时,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不要,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8、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这最开始的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了人命呢?
9、评议:对啊,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毛病就一定会治好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齐读)。
10、在生病时,我们要防微杜渐。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要,教师板书:要)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生举例)
2、同学们,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扁鹊一心想救蔡桓公,可是没办到,假如你是扁鹊,你要怎样说才能让蔡桓公接受治疗呢?
3、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
4、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5、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毖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崩斫夤适录捌湓⒁狻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蓖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后落得个可悲下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卑迨榭翁狻
3奔蚪楸馊怠
二、整体感知
1笔Ψ抖粒生注意字音。
2毖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鄙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1彼卸量挝模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2北馊档谝淮渭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应及时治疗?对于扁鹊的忠告,蔡桓公是怎样评价的?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后来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北馊档诙、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钡北馊档谒拇渭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辈袒腹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后,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崩斫獯视铮夯浼布梢健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附: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病情 扁鹊 蔡桓公
扁鹊治病 一见 病在皮肤 恐向体内发展 毫不在意
二见 病在皮肉之间 不治还会加深 不理睬
三见 病在肠胃 不治会更加严重 不高兴
四见 病在骨髓 掉头就跑 派人问
五天后 浑身疼痛 逃秦 病死 讳疾忌医
十分有害
(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1.通过朗读体验、对比分析,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正确理解本文的寓意。
3.初步学习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年级语文《扁鹊治病》教案篇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说说这课。
一、说教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的第二个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选编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二、说教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阅读实践中让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朗读能力,读写结合,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和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三、说学法
1、着重让学生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态度变化。
2、《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以对话为主,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分析体会人物情感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
四、说教学设计
1、出示课题并质疑,激发学生兴趣,为学习课文埋下了伏笔。
2、分析课文共分为四个环节:初读课文、精读课文、体味寓意、拓展。其中精读课文和体味寓意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3、《扁鹊治病》一文中主人公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课文讲了扁鹊劝蔡桓公治病的过程,侧面反映了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蔡桓公的态度越来越差。以扁鹊劝的越来越急为线索。从再三劝说到跑了,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以致无法医治。因此,教学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解课文的,而是从“劝”入手,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蔡桓公病情的发展过程以及扁鹊的着急,牢牢抓住了文本的矛盾冲突,把扁鹊的对蔡桓公的态度和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矛盾激化,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期待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5、 结合人物身份、个人生活经验,品读扁鹊和蔡桓公各自表现的句子,感悟人物的特征,体会人物心理想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设计自由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理解、体会句子,从而把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理解、体会句子的过程也就是指导朗读的过程。
6、设计如果你是蔡桓公你会怎么做以及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寓言故事的寓意。
7、设计小练笔,读写结合。目的让学生能把说和写统一起来,把想说的通过笔写下来。
8、板书设计,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态度,清晰地展示了课文内容。
当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