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美篇4篇(《昆虫的奇妙世界:装满衣袋的探索之旅》)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4篇关于《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的美篇。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昆虫世界的奇妙之处。通过这些教案,学生将能够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1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难点: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志趣。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最后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全面感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2、自主预习课文,提出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3、能提出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一边读一边交流每小节的意思。
2、集体交流:你读明白了什么?
法布尔小时候很喜欢昆虫(2-10)
3、理清课文条理:
五、质疑问难:
如果是词语方面的,当堂解决;如果是课文内容方面或者是拓展延伸的,就引导学生课后读课文或查找资料,试着解决。
六、作业:
1、课作:A、朗读课文
B、写习字册
2、家作:A、抄写词语
B、带着问题读课文或查找有关资料。
板书: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对昆虫着迷(2-1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读书自己解决。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科学、自然的热爱,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二、明确学习任务:
你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怎样才能弄明白?
三、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1、法布尔喜欢昆虫吗?你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语句。
2、法布尔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试着把父母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
四、交流讨论:
1、法布尔的父母是怎样批法布尔的。(抓住父亲“怒气冲冲、吼、可恶、小傻瓜、拣这些没用的小玩意儿”;母亲“厉声责备、撑破裤兜、中毒”等词句进行品读,从而感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之情。)
A、指名读
B、评议,围绕父母当时的态度及语气,引导学生读出气愤来。
C、齐读
2、对话:如果是你的父母这样批评你,你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3、过渡:法布尔又是怎样做的呢?
4、指名读第九、十自然段。齐读,讨论:你读出了什么?
法布尔十分喜爱昆虫。(指导学生用心去体会法布尔当时的心情,以及他与父母背着捉昆虫的原因)
5、是呀!法布尔是多么喜欢昆虫啊!可是父母却严厉地批评了他,可他仍然没放弃他的爱好。再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6、除了九、十两个自然段能读出法布尔喜欢昆虫外,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读出来呢?
A、第三自然段:抓到纺织娘时的高兴的样子。(感情朗读法布尔的话和动作,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B、第四自然段:概括描写法布尔九岁时对昆虫的入迷(抓住“每天――不是――就是――东蹦西跑蹲下来静静地观察”朗读体会)
C、第五、六自然段:抓甲虫时的表现(指导作者有详有略的写法,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喜欢)
D、第十一自然段:人们在为他做雕像时,故意把两个衣袋做得鼓鼓的,告诉人们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这一特写“镜头”最能生动地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改变交流讨论的顺序;另外,要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五、总结讨论,渗透德育:
1、文章向我们介绍的法布尔具有什么特点?
2、正是法布尔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才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从而最终成为世界的昆虫学家。从他身上,你明白了什么?
(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
3、文章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每个人都有衣袋,它是用来装钱装物的,法布尔竟然用它来装满了昆虫,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多么喜欢啊!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充分表现了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程度。)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规范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法布尔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昆虫的迷恋。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法布尔热爱大自然,迷恋昆虫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课件。
学生:了解中外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你们的衣服口袋曾经装满过什么东西?
2 19世纪,法国有个小男孩和你们一样大,他的衣服口袋常常装满了昆虫。后来,这个小男孩渐渐长大,他对昆虫的喜爱却一点没有减少,凭着对昆虫的迷恋,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写出了闻名世界的著作《昆虫记》。他就是法布尔。
3?你们想了解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吗?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的就是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请齐读课文题目。
二、自主识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勾画生字,同桌互读。
2这些汉字娃娃,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先抽读,再齐读。)
三、合作学文
1孩子们,课文就写了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自读课文,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分别是写的什么事。(学生回答后,老师要小结:课文写了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故事是写法布尔捉纺织娘,一个故事是写法布尔捉小甲虫。)
2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知道了法布尔对小虫子感兴趣。下面我们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3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4课文用两个小故事详细地描述了法布尔对小虫子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你对哪个故事感兴趣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故事读一读,把你读懂了的地方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碰到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小伙伴们讨论讨论。
5学生开始自读自学自悟。
6同学都讨论得很热烈嘛!哪些同学选择了法布尔捉纺织娘的故事?谁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请刚才学了第2自然段的`同学,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以下是重点解决的知识点
(1)出示句子:“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在花园里等了三天,抓到这只虫子,多么兴奋呀!来,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情绪读这句话。)
(2)出示蟋蟀图片。这是一只触角细长、全身翠绿的虫子,真漂亮!它还会唱歌呢!来,让我们听听!播放蟋蟀的叫声。好听吗?如果你是法布尔,我是妈妈,此时此刻,你会怎么对我说?(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7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兴趣怎样?(小结:法布尔对小虫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8法布尔对纺织娘这样的小虫子有如此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对其他的小昆虫有兴趣吗?你从哪里知道的?你能把相关的语句读给我们听听吗?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抽读第3、4自然段。)刚才有的同学已经学了这两个自然段,请你们说说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以下是需要重点解决的知识点
(1)出示插图,图文结合理解词语:一动不动,静静地观察
(2)读法布尔捉小甲虫的句子,借助动作理解词语“小心翼翼”。
(3)读爸爸说的话,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怒气冲冲”。分角色读爸爸说的话,体会爸爸的严厉和对儿子深深的爱。
(4)读法布尔丢小甲虫时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恋恋不舍”。你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事物“恋恋不舍”过?你能回忆当时的心情吗?
(5)读法布尔对小甲虫说的话,展开想象,琢磨法布尔内心的不舍和无奈。读好法布尔说的话。
9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法布尔对小虫子的感情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小结:法布尔对小虫子有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
10这两个小故事真是太精彩了,你们想知道后来发生的事吗?自己读一读第5自然段,就会知道。(板书:昆虫学家)
说话练习:因为,所以法布尔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四、延伸
法布尔正是凭着对昆虫的强烈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最后成为了昆虫学家。今天,你学习了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那么你们对什么有兴趣呢?今后,你会怎么做呢?
五、指导书写
1看一看,观察生字的字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要提醒同学吗?
2记一记,自己在桌上写写画画,记住生字的字形。
3写一写,老师范写,学生描红。
4比一比,评一评,展示学生作业,全班评价,再找出自己写得不够好的字和喜欢的字练习。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
浓厚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
昆虫学家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3
课前思考: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文章共11节,段落比较多,课文比较长。但故事内容较为浅显。主要讲了主人公法布尔小时候着迷于昆虫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成三或者四部分。
第一节为第一部分,交待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
第二三节为第二部分,讲的是本文的第一个故事:捉纺织娘。
第四到十节为第三部分,讲的是第二个故事,也是本文的重点:观察采集昆虫。
第十一节为第四部分,讲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将他引入了科学的殿堂。
文本价值及教学价值:
本文采取记叙的形式,通过讲故事来揭示法布尔成功的秘密。文章第一节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对法布尔的生活环境做了简明扼要的描述,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有对小溪的描写,有对花草的描述,更多的是对动物的描写。突出了重点。最后一句写出了法布尔对小虫子的态度,“非常着迷”是对这一态度的初次概括。
通过两件事情来写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的入迷。两件事情一详一略。对第一件事情的描写相对来说较为简略。但是语句的信息含量还是非常之大的。“暮色笼罩”可以看出天色已晚,而法布尔还不见踪影,以时间来衬托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妈妈,握在这儿呢!瞧,握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字里行间充满着捉到虫子的自豪、兴奋。“三天前”也显示出了法布尔早就开始留意这只虫子。“动听”、“唱歌”反应了他对昆虫的态度。
第三部分主要写捉昆虫。可是正面写捉昆虫的语句只有一段。这一段有对昆虫样子的描写,有法布尔看到虫子时发出的惊讶,还有捉昆虫、装昆虫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形象的写出了他对昆虫的热爱、呵护。其余段落中,一段总写法布尔的做法,两段写父母的责骂反衬法布尔的痴迷。十段更突出写出了他克服阻力、不怕困难的表现。
思考:本文该抓什么?怎样抓?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立体的品味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应是本课力求达到的东西。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感知法布尔的痴迷应不是难事。只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这种着迷、痴迷,树立起一个栩栩如生的法布尔,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从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是本文的一条较为明显的情感线,比较容易抓,那么这条线是不是要明显的抓,还是另取一路呢?思考。
落实“以激情点燃激情”、“引导学生说真话说实话”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及评价,朴朴素素教语文。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预习课文,结合自己理解,在文中做出批注。
收集资料,了解法布尔其人其事,并能将所收集内容用自己的话叙述。
第一课时
目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文预习情况,了解故事梗概,给课文分段,并确定法布尔在学生心目中的整体印象。精读课文第一节。
一、导入: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到5?班来讲课。说来我们以前也曾经共同学习过一些课文,我们也算是老朋友了,是不是?
知道我们要学习哪一课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谈谈你对昆虫的了解或感受。
这篇课文写了谁?法布尔,介绍法布尔
他是怎样看待昆虫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检查预习
①这篇课文你们已经预习过了,字词掌握了吗?听写。修改。
②检查朗读。想想这篇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
③谁能来给大家说说你预习过课文还有哪些收获?
(指导学生分别从人物、故事、道理、体会感受几个方面来说说)
总结:看来同学们在课前确实都进行了读了课文,更加可贵的是很多同学还结合着具体的词语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这样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在语文的学习上取得巨大的成绩。
三、感知内容,梳理脉络。
你能不能按照故事的内容给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指导分段。
四、精读一节,了解背景
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一节。看看从第一节中你能读懂什么?
“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或体会?作者为什么在开始告诉我们这些?
从本段中你读出了法布尔对虫子是怎样的?着迷(板书)你觉得这个评价准确吗?补充“非常”
过渡:着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加非常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
上节课我们上的很愉快,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读书能够读得准确响亮、听讲能够专心致志、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敢于说话,敢于说真话。我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这节课我希望咱们能够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继续发扬光大,让在座的各位老师将五三班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带到全校所有的班去,行不行?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细致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节。现在,再给你留几分钟时间,自读课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待会把你上节课获得的信息向大家汇报一下。
汇报交流。师适当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法布尔是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的成功离不开他所生长的环境,更离不开他对待小虫子的态度“非常着迷”。
过渡:那法布尔对昆虫到底有多着迷呢?现在我找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2、3小节,其余同学认真思考,结合着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二、学习2、3节,感受“非常着迷”
指生抓住语言文字谈。师及时给予适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一段段的谈,谈透后,再谈下一个知识点。当学生抓住文字来谈时,谈的准确应及时给予肯定,谈的不对应让他说明理由,并注意听别人的发言。
明确:“暮色”天色已晚,可见法布尔的着迷。“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兴奋、得意。“三天前”:法布尔早就开始留意虫子了。“唱歌”“歌唱家”:从称呼中,看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心存好感的,是亲切的、喜欢的。
法布尔为什么抓这只虫子?因为它会唱歌,长的还漂亮。
归结到“非常着迷”:为了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花费了至少三天的时间,而且,在他看来,抓到这只虫子是多么的令他骄傲。可见,他对虫子超出了一般的着迷,是“非常着迷”。
三、学习4到10节,升华“迷恋”
过渡:那么第二个故事是怎样写他对小虫子着迷的呢?自由读读课文的4到10小节。找找答案。
(一) 谈观察
第四段写法布尔利用放鸭子的时间捉甲虫、观察水底世界。----充满好奇
小结:池塘周围的一切在法布尔看来是多么的神奇,为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二) 谈捉虫
细心地观察------认真仔细
对甲虫的描写---------------在法布尔看来甲虫是漂亮的
“嗬,真漂亮!”-----------惊喜
扑、捉住-------------------行动熟练敏捷
鼓鼓囊囊--------------装的多
小结:一只只小甲虫对法布尔来说就是一件件的宝贝,可见,他对昆虫是多么的珍爱!
(三) 谈挨骂
“小宝贝”、放进、包上、装进、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往下掉------------对昆虫爱护
“仍然兴致勃勃”“背着”--------------不屈不挠
小结:父母的话法布尔不得不听,让他扔掉小昆虫对他来说又是多么困难的选择啊!可是,他对自己的爱好没有放弃,依然执着的观察它们、欣赏它们。
再读10节,读出法布尔的执着。指生读。
概括、总结、深化:法布尔将父亲交给的任务放在了一边,心里想的只有他的小虫子、小宝贝,甚至父母的责骂也不能阻止他对小虫子的热爱,这个时候,“着迷”这个词已经不足以形容他对小虫子的感情,课文第十节用了什么词语来形容他的这种感情?“迷恋”(板书:迷恋)
是啊,此时的法布尔已经对小虫子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喜欢。
四、学习11节,感受兴趣的意义。
① 正是出于对兴趣的执着追求,才使法布尔最终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敬仰。默读最后一小节,想想读了这节,你有什么疑问?
② 结合法布尔的生平来理解“痴迷”。
③ 总结全文:法布尔正是凭着对昆虫的热爱、痴迷和执着,才使他最终取得了成就。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再读课题。
作业: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对法布尔有了更深的认识,一定有所感触和启发。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暮色 三天前会唱歌
非常着迷迷恋
细心 真漂亮小宝贝
痴迷
注:希望各位同事批评指正。备的很简,适用于平时的课堂。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词句,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体会法布尔对科学的热爱,知道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初识人物
他,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部的圣莱昂小村;
他,对昆虫有着异常浓厚的兴趣,度付诸于一生的努力;
他,是一位饮誉世界的昆虫学家,其著作《昆虫记》是不朽的传世名著。
他是谁?
二、走进人物
1、法布尔生活的村子景致优美,花草丛生,鸟栖虫居,这里是小动物的天堂,也是法布尔的乐园。他从小就对昆虫表现了非同一般的喜欢,也就是“着迷。”
(老师板书)
这些昆虫令法布尔非常着迷,它们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外表?它们又为什么会有如此美妙的声音?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法布尔。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2-3节,试找出有关表现法布尔着迷的词句。
找到了吗?有哪些?在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说的话
想一想,法布尔和妈妈说话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这只会唱歌的虫子是法布尔偶然抓到的吗?所以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个字?
三天前法布尔就注意到了花丛中有动听的声音,今天终于抓到了,心中是多么的兴奋,自豪啊!
你再读读,注意在语句中体会出法布尔此时的心情。
2-3名学生读书。
生2:“三天前……不知是谁在唱歌。”
对于别人习以为常的昆虫的鸣叫,法布尔却听出了别样的精彩,他觉得这实在是太美妙了,简直就像是唱歌,并几天来一直留心观察花丛中的动静,由此可见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着迷。
生3:现在,他终于……家。从这句话的哪个词可以看出?为什么?
对虫子的关注由来已久,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个中喜悦之情无法比拟,让我们一起来把第2节细细地品读一下,感受法布尔内心的激动,体会他那非同一般的着迷。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是啊,自然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一切都是那么神奇。法布尔在昆虫的世界中感到了快乐。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昆虫的喜好也与日继增。课文中又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他对昆虫的喜爱?板书:迷恋
仔细地默读课的4-10节,找出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法布尔的迷恋?
生读课文后说一说,并说出如何理解?
生1:第4 节
父亲 让法布尔支放鸭子,但是飞舞的蝴蝶、穿梭的游鱼把法布尔的心带走了,蝴蝶、甲虫、多姿多彩的水底世界使法布尔产生了深深的迷恋。
生2:他边走边用小手扑过去……
这是一只怎样的甲虫?
仅仅是一只甲虫而已,可法布尔支高兴极了!这句话应该如何朗读呢?试试看。学生先同桌之间朗读交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3:他把……欣赏。
如此这般,简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小心翼翼。对昆虫的这般呵护皆源自对昆虫的迷恋与钟爱。这句话可以怎样读?试试看。
生4:这一天……
夕阳西下……
鼓鼓囊囊,形容袋里装的东西非常多,都凸出来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的兴趣非常广泛。
满载而归,说明了法布尔今天收获非常多,心里很开心,用了一个词:甜滋滋。同桌之间相互把这两句读一读,体会一下法布尔的心情。
这里要反映出法布尔的心情,作者用了两个叠词,你能照样子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鼓鼓囊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甜滋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5:第9节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衣袋里装的是他的最爱,然而父母之命难违,只好忍痛弃爱。即使这样,作者选用了一个词:放进。这里能改用成其他词语吗?如扔进、丢进……,说说看,放进是一种怎样心情的放?如何放?
法布尔心不甘,情不愿,在这种难分难舍的矛盾之中,他轻轻地、无可奈何地把心爱之物放进了垃圾堆,他对昆虫是多么地迷恋哪!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一起来。
三、理解人物
1、法布尔为什么会这样地难过呢?他的爸爸是怎样责骂他的?
按理说妈妈最疼爱孩子了,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法布尔还只是八九岁的孩子,他的父母不爱他吗?为什么又要责骂他呢?
在大人的眼中,法布尔带回家的仅仅是“没用的玩意儿”,他们不清楚法布
尔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爱好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捡回来的宝贝还被勒令扔掉,心里别提有多委屈、多难过。禁不住,眼泪就刷刷地往下掉。
出示: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他在心中默默地说:“_____________。”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他在心中坚定地说:“_____________。”
是的,尽管有父母的责骂,但法布尔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他仍然迷恋于他的昆虫,仍估兴致勃勃地捡没用的玩意儿。我们真该为他的这份执著而鼓掌。让我们一起把这一节有感情的读一遍。
2、正是法布尔的执著,正是他近乎疯狂的着迷、迷恋,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课文最后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他的这种极度喜爱?
板书:痴迷
沉迷其中,如痴如醉,不能自拔。
出示两段补充资料。
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守与执著,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动与付出,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痴迷与钟爱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一位科学巨人,我们心中由然而生的只有无限的钦佩和叹服!后人为了纪念他,给他建了一座别样的雕像。
生齐读。
同学们,你们认为现在法布尔的衣袋中装的是什么?
他的衣袋中装下了他无限的迷恋,他对科学的热爱,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对未知之迷的久久期待……如果要在他的雕像下写上一句独白,站在巨人的脚下,我们能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评价他呢?
学生一句话评论。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不断的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一段别样的痴情,一个精彩的人生。
……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敬仰、带着感动,再一次有感情地把朗读课文。
3、课后,继续收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读一读《昆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