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案美篇5篇(华丽绽放:皇帝的新装教案美篇集锦)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五篇关于“皇帝的新装”教案的美文。这些文章以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深入探讨了这个经典童话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解读,还是从教育角度思考,这些文章都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精彩的教案美篇吧!
皇帝的新装教案篇1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二、教学重点:
1、熟悉把握本文故事情节。
2、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
3、学生体会并学习如何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夸张。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同学们,“游行”大家听得多了吧?近段时间既有香港学生游行反对赌球合法化,也有纽约举行波多黎各日庆祝游行。而现在却有这样一场奇特的游行,主角是一个皇帝,他不穿上衣,光着身子在老百姓面前游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故事的始末。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皇帝的新装》,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应该知道,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呀?(明确:童话。)
2、 作者简介: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共写了168篇优美童话。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3、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横线字的音及注意加粗字的字形:
滑稽(jī) 陛下(bì)头衔(xián)炫耀(xuàn) 勋章(xùn)
称职(chèn) 钦差大臣(qīnchāi) 随声附和(hè) 骇人听闻(hài)
请一生读一遍,明确读音后全班齐读两遍。
差:差chā别 差chà不多 参差cī 钦差chāi
和:和hé平 附和hè 和huó面 和huò药 和hú牌 暖和huo
称:称chèn职 称chēng呼 称chèng东西
(2)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②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③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④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望已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
4、明确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
第二课时:通过细节和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续写故事。
5、 请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 这篇童话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个线索有几个情节?
明确:线索:新装。
情节:()新装,()新装,()新装,()新装,()新装。
(请生在线索前面填入一个动词,来概括每个情节的大意。)
(2) 这篇童话有哪些人物?以谁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明确:人物: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侍从、百姓、小孩
中心人物:皇帝
(3) 看图片复述故事。复述时要注意:
a、按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复述,主要情节不能遗漏。
b、态度自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请生用七分钟默读课文及思考问题,用三分钟时间四人小组讨论问题及互相练习复述。)
6、 课本剧表演:这篇童话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故事情节的印象,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现在请一些同学来,以这个故事为剧本,表演一个戏剧。(表演从老大臣看布到结尾,附剧本在文末。)
7、看完这个戏剧,你对皇帝、骗子、大臣、百姓、小孩等人物,或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请各抒己见。
8、 课堂小结:
(1)体裁,作者,生字词。
(2)初步了解故事的情节: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第二课时)
1、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
2、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填写表格:
真假话 原因 性格
皇帝 假 怕被人说他愚蠢,
怕丢掉王位 愚蠢、昏庸无能、
自欺欺人、虚伪
老大臣
官员 假 怕被人说他愚蠢,
怕丢掉官位 愚蠢、虚伪、狡诈、
阿谀奉承
百姓 假-真 怕被人看不起,
怕惹来杀身之祸 愚蠢、怕事
小孩 真 天真,无私无畏,
童言无忌 天真单纯
(2) 思考、讨论“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①后来,一个小孩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么理解的?
讨论并明确:封建统治者是决不会自动放弃他们的权力的,虽然皇帝意识到自己出了丑,但为了维护王位,维护自己的统治,只能硬撑下去。而他的内臣也是私心重重。这帮统治者是决不会放弃他们的权力而承认真理的。
②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讨论并明确: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
③“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
讨论并明确:皇帝一方面愚蠢地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经受住新装的检验,可是由于事关重大,直接威胁着他的尊严、皇权,所以又不免有些心虚。
(3)本文想象丰富而且奇特,夸张大胆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为什么却又能够令人信服?
明确: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然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现象。童话家安徒生在这样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想象,展开大胆夸张,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人物形象,骗子手段高明,善于设骗;皇帝贪婪虚荣,甘心受骗;官员阿谀奉承,乐于互骗,形成了这篇童话巧妙的布局。既有现实生活的充分依据,又表达了对这样的皇帝和大臣的强烈憎恶之情。文中描写皇帝、大臣甘愿受骗、并且骗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听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体游行的真相以后,还硬撑着把那丑剧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点的逻辑发展。因而能够让读者信服,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影响。
(4)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讽刺了封建统治阶段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3、口头作文:想像皇帝回到宫里会采取什么行动,试给故事编一个续篇,想像和夸张色彩越浓越好。
(附《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剧本):
第一场
(两骗子上场,来到织机前,做织布的动作。老大臣上场)
大臣:啊?(吃惊地,用手扶眼镜)我怎么什么也没看见?
骗子甲:哎呀,老大臣来了!请进!请请请!请走近一点,仔细地看。
骗子乙:这花纹美丽不美丽?这色漂亮不漂亮?
大臣:我的老天爷!难道我愚蠢吗?难道我不称职吗?我可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一点!
骗子甲:喛!您还满意吗?
大臣:满意满意,非常的满意!
骗子乙:您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吗?
大臣:没有没有,我一定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实在太满意了。(大臣下)
骗子甲乙:我们非常高兴!您老慢走!(官员上)
官员:咦?(吃惊,张嘴,揉眼)我并不愚蠢呀,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的!我决不能让人看出这一点!
骗子甲:你看这布料美不美?
骗子乙:您还满意吗?
官员:满意!满意!太满意了!我一定如实向皇上呈报。
骗子甲乙:多谢你啦!(官员下,两骗子继续作出织、剪、缝的动作)
第二场
侍从:老大臣、官员求见!
皇帝:(从更衣室走出,回到椅上)宣!
大臣、官员:参见陛下!
皇帝:新衣服做得怎么样啦?
大臣:很快就完工了!
官员:美丽得很,漂亮得很啦!
大臣:陛下要能穿上它去参加游行典,让所有的百姓都开开眼界,那可再好不过了!
官员:天下的人都要赞不绝口啊!
皇帝:嗯,好,太好了!
侍从:裁缝求见!
皇帝:宣!(两骗子作手托衣物状,上)
骗子甲乙:参见陛下!衣服做好了,请陛下过目。
骗子甲:这是裤子。
骗子乙:这是袍子。
骗子甲:这是外衣。
骗子乙:这些衣服轻柔极了,像蜘蛛网一样。
骗子甲:穿上的人会觉得什么也没穿似的。
骗子乙: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皇帝:怎么回事?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难道我愚蠢吗?我不够资格做一个皇帝吗?这可太骇人听闻了!
大臣:陛下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
官员:瞧瞧,多美的花纹!多美的色彩!
皇帝:我十二分的满意。我要封你们为御聘织师,我要重重地奖赏你们!
骗子甲乙:谢陛下。(退场)
大臣:皇上赶快更衣吧!
皇帝:好!好!(众人来到镜前为皇帝脱下外套,穿上“新衣”)
侍从:游行大典现在开始!
(官员持刀在前,大臣举华盖在后侧,侍从托“后裙”在后,绕场慢行)
(观众甲、乙、小孩上场)
观众甲: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呀!
观众乙:看!他的后裙多美呀!
小孩:咦!他什么也没有穿呀!
观众甲:上帝哟!你听听这个天真的声音,有个小孩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观众乙:他确实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皇帝:(惊恐,颤抖)我一定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更骄傲的神气,下场)
皇帝的新装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熟悉故事情节的发展,感悟文章的主旨。
2、了解什么是童话,理解想象和夸张的作用,并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及其作用。
3、培养学生在作文中大胆想象,运用夸张手法以及刻画人物心理、语言等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每个人物的心理、语言、行为,概括出人物的特点,揭露里面丑恶的现象。
【教学难点】
1、领会本文揭露问题的深刻性,采用提问的方式讲述,启发学生深入理解。
2、皇帝会光着身子游行,看起来是夸张的,其实是合理的,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讲清楚这正是童话组织情节结构的特色。
【教学方法】
分2个课时
课时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梳理线索,把握故事情节;分段,分析人物特点。
课时2: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文章揭示问题的深刻性,概括主题;讲解想象、夸张,总结童话特点,及什么是童话。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程导入:
一个爱新装不爱江山的皇帝有这样的一件衣服: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摸不着。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一件神奇的衣服吗?没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皇帝的新装》,看看这是怎么样的一件衣服?看看这皇帝有多荒唐、可笑!
(板书)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安徒生,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代表作:《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打火匣》等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至今对人们尤其是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他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速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蠢(chǔn)傻(shǎ)款(kuǎn)稽(jī)陛(bì)呈(chéng)
赐(cì)爵(jué)御(yù)聘(pìn) 衔(xián)妥(tuǒ)
补充词语解释:
显耀:显示并夸耀。称职:能够胜任所担任的职务。
不可救药:这里比喻人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生丝:用茧缫制成的丝。腰包:腰间所带的钱包。
钦差大臣: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骇(hài)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震惊。
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随声附和:别人怎样说就跟着怎样说。多形容缺乏主见。
三、熟读课文,梳理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1、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文章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文章是围绕“新装”来写的,也就是说 “新装”就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2、把握故事情节,划分段落并初步认识每一个人物。
a、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围绕“新装”这一线索梳理故事的发展情节。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展新装——揭新装。
b、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给课文划分段落。提出问题,概括人物特点,分析每一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小节)引子,介绍故事的主人公——皇帝。提问:皇帝是怎样一个人?(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回答。)
明确答案:
(1)为了穿新衣,他不惜花掉一切金银财宝;
(2)他不关心军队,不去看戏,也不游公园,穿新衣就是一切;
(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要换一套衣服,差不多整天都在更衣室里。小结:皇帝是一个喜欢新衣成癖而完全不关心国家社稷的人。这一段是故事的铺垫,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作了有力的伏笔。
第二段(“有一天”至“一直搞到深夜”)开端,叙述骗子利用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诱他上钩。提问:骗子怎样使皇帝上当?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皇帝是个十分懒惰的人。他听说这种衣服是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的人所看不见的,心里想:我穿了这理想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哪些人对秘书的职位不相称;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于是马上要骗子开始工作。这一段,初步揭露了骗子的狡诈和皇帝的愚蠢。
第三段(“我到很想知道”至“封他们为‘御聘织师’”)发展,叙述骗子怎样施展伎俩,先发制人,大臣、官员和皇帝怎样受骗而互相欺骗。提出三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1)皇帝为什么要派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去了解骗子织布的情况?
(2)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为什么不敢说出事实真相,要搞瞒和骗?
(3)皇帝在看骗子织布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分析: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织造的情况,但一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新衣时,心里未免害怕,所以决定先派最有理智、最称职的老大臣去看,接着又派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他想,这样比较稳妥。两个臣子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都不敢讲真话。可见,所谓称职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其实是最不称职和最不诚实的人。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全城都谈论美丽的衣料。皇帝再也耐不住了。特别圈定了一群称职的随员,跟随着去看衣料,可是,什么也没有看见。“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一想到这一点,他十分恐慌,不知所措,只得说道:“哎呀,真是美极了!”为了自欺欺人,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头衔,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这一段进一步揭露了骗子的狡诈和皇帝的愚蠢无知,朝廷上下你骗我,我骗你,全是骗子的现象。
第四段(“第二天早上”至结束)由高潮到结局,叙述皇帝穿着“新衣”,举行游行大典,小孩的真话戳穿了骗局。(学生朗读)这一段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以皇帝为头子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伙地地道道的笨蛋,比真的骗子更虚伪。
3、用一个字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帅选,确定为“骗”字。如何理解文中“骗”的含义?
点拨:这个皇帝领导的朝廷上下,都是你骗我,我骗你的现象。这样的社会是黑暗的,是不真实的。
四、布置作业 :认真重读课文,思考:
1、皇帝、大臣、百姓那么多人都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小孩为什么敢于说出真话?他说的真话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2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围绕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来分析问题。
1、皇帝、大臣、百姓那么多人都上当受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小孩为什么敢于说出真话?他说的真话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a、(先提问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的想法)然后点拨:
皇帝受骗: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为了保皇位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
大臣受骗:为了保住地位和职务;
百姓受骗:怕人家说自己愚蠢,也怕招来杀身之祸;
小孩子说真话:天真无邪。
在封建专制下,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而不敢讲真话。只有纯洁、天真无邪的小孩才敢于说出真话。皇帝最后还要坚持把大典举行完毕,更说明他的虚伪、愚蠢。小孩的真话,像一把匕首,戳穿了骗子、老大臣、官吏和皇帝自欺欺人的鬼把戏,这真话,就是真理,就是力量。这篇童话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虚伪、愚蠢的本质。
b、从以上问题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题:
1、鞭挞腐朽的封建王朝,鞭挞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把他们的愚蠢、虚伪、为了保持权力不惜自欺欺人等恶行拿出来示众。
2、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二、夸张与想象
先提出问题:皇帝、大臣、骗子的行为都是荒唐可笑的,并非生活中实有,但又能令人信服,这是为什么?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夸张的手法。
夸张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事物加以夸大的修辞手法。结合课文,皇帝的昏庸虚伪、贪婪和愚蠢、大臣和官员们腐朽愚昧、溜须拍马都是“客观事实”,这是统治者的本质特征,有这个“客观事实”做依托,夸张的运用也就有了让人信服的效果。
三、有夸张必然有想象,童话故事的创作离不开想象。那么想象是?
例子:(结合课文)
穷奢极欲,不理朝政的昏君,被安徒生想象成一个嗜新装成癖,竟然“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的怪人,两个骗子设下的骗局,也让安徒生想象得非常奇特;
在专制制度的淫威下,从朝廷大臣到普通百姓,为了自身的安全而不得不说假话。面对这个骗局,他们的心理活动,言谈举止,作者想象得更是既丰富而又严密。
至于童话的结尾,那个内心极度恐慌,但又装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的皇帝,作家的想象又是那么合乎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四、概括童话的特点以及童话是什么。
童话特点:文学体裁:儿童文学;常用手法:想象、幻想、夸张、拟人
语言特点:通俗、生动,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最重要特点:拟人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六、布置作业:展开想象,给课文写一个续集。那皇帝最后怎么样?会不会恼羞成怒捉了那孩子?还是会深深反思自己的荒诞行为?那两个骗子又怎么样?大臣们呢?
皇帝的新装教案篇3
设计思想:
这则童话故事寄寓着安徒生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的深深谴责和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学生大多对这则故事比较熟悉,但分析、理解思想内容时却仅能停留在“讽刺啦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虚伪、愚蠢”上。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尝试的主要任务。因此,设计好导读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主旨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分析主要人物特点。
2、归纳课文思想内容。
二、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大家爱读童话故事吗?为什么呢?因为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想象奇特,同时在每一篇故事后蕴含一定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看看它告诉啦我们什么道理。
【二】介绍作者:
安徒生,19世纪丹麦杰出的童话作家,一生共写成啦160多篇童话。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三】整体感知:
先让学生根据以下问题接龙复述课文:(出示投影片)
1、皇帝有何嗜好?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皇帝面对新装,想啦什么?说啦什么?
5、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啦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
6、最后谁说出啦真话?
7、最后结果如何?
(评析: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这些题,可以把全文内容提起来,并为下文分析人物特点、人物受骗原因做准备。)
【四】重点分析与训练:
(一)根据课文5-21段分析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的特点。
请看投影屏幕:1、课题是皇帝的新装,这件新装有何特点?这样的衣服你认为会不会存在?既然大家一读就知道新装是假的,为什么两个骗子还有那么大的胆子去骗皇帝?
2、皇帝一心想穿上这件新衣,为何没有一开始就亲自去看布料?当他亲自去啦,面对空织机时有何心理活动?
3、当他觉得老百姓的话似乎是真的时,为什么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教师明确:
因为皇帝虚荣、爱面子。他想:我是皇帝,我不能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去,我得撑下去。
4、请你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点。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评析:这四道题在难度上是有梯度的。第一题的第一、二问,学生都能答出,第三问和第二题就需要动动脑筋回答,而第三题只有个别好学生才能答出,这样一方面调动啦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又富挑战性。)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
一个愚蠢的皇帝。他在这样一个简单的骗局前受骗就说明啦他的愚蠢,而且作为一个皇帝不知道哪个大臣称职。
一个不称职的皇帝。他每天只知道换衣服,既不关心他的队,也不关心国家大事,人们说起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一个虚伪的皇帝。他明明什么也没看见,却不敢说出来。
一个可悲的皇帝。两个骗子用这么简单的骗局就能骗啦他,而且他还不知道哪个大臣称职,还要用衣服去检验,非常可悲。
这些正是皇帝的特点。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些特点,才使这样简单的骗局成功,才导致啦他可悲的下场。
(二)分析、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一下文中各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纳出主题思想。
1、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啦许多人,其中第一个上当受骗的人是老大臣。请大家想想:皇帝派老大臣第一个去看布料,是根据老大臣的什么特点?——理智,诚实。
2、“理智”的意思是什么?——有辨别是非、控制自己的能力。
3、老大臣是诚实的吗?他说假话啦没有?
4、老大臣明明什么也没看见,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回去却说啦假话,他是理智的吗?那么是什么使他丧失啦理智,或者说他怕什么?——怕别人说他是不称职的、愚蠢的。
(评析:这几道题的难度也有着一定的'梯度。)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在面临诚实与虚伪、真与假的抉择时,当诚实被视为愚蠢与不称职时,谁还有勇气去面对呢?因此,自私、虚荣使老大臣说啦假话。
5、再看第二个被派去的官员,面对同样的、世俗的压力,且有啦前一个老大臣的“佐证”,他的选择会是什么?——说假话。
6、再看皇帝呢?作为一国之君,他又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呢?
教师明确:皇帝也害怕别人说他是愚蠢的、不称职的,可以说:在同样世俗的压力下,皇帝自然而然地就说出啦假话。
总结: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老百姓等人都是在世俗的压力下,因为自私、虚荣才上当受骗,继而又去骗别人的。(板书)
7、但最后还是有人说出啦真话,是谁? ——一个孩子。为什么孩子能说真话?
明确:因为他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这种没有私心杂念也可以叫做无私。(板书)
梳理、归纳:在这个并不高明的骗术前,说出真话难不难?不难,一个孩子就能说出。那为什么那些成人、身居要职的人反而不能呢?作者想批判什么、呼唤什么呢?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着意安排,让一个孩子说出啦真话,揭开啦骗局。这个“天真的声音”在一个谎言充塞的世界里,显得格外响亮,也格外珍贵。只有天真活泼的儿童,才是最纯洁无暇的。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啦深深的谴责,表达啦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这就是这篇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
(评析:通过以上导读题,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归纳出思想内容。)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先分析啦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的特点,接着又通过分析各人物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纳啦本文的思想内容。
【六】布置作业:
以《皇帝的新装后转》为题,写一篇新童话,字数不限。要求:结合课文进行合理的夸张和想像,语言要保持原文朴实无华的风格。
皇帝的新装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重点)
1、学会使用语言、心理、表情、动作的细节写作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2、体会文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性。
3、理解童话的特点。
(二)道德目标:
1、培养说真话的品质。
(三)能力目标:(难点)
1、锻炼学生对话朗读的感情。
2、培养复述课文的口才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学习本文巧妙使用语言、心理、表情的细节写作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2、分析文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特征。
3、了解童话的特点。
4、培养说真话的品质。
5、进行朗读对话训练。
6、对课文某些片段进行复述。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大家都熟悉的童话,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读过了。而且,童话中包含的知识点实际上没有多少所以教学的重点就只有放在学习童话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和童话中包含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认识人性的弱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克服这样的弱点。而学生的能力培养在这里是可以加强的,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组织能力以及有感情的朗读对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回想一下历史上我们接触的皇帝哪些是昏庸无能的皇帝啊?(学生会举一些例子如商纣王、周幽王等)好的大家都知道了,这些皇帝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得到应有的惩罚,直到今天还受到人们的唾弃、咒骂和嘲笑。这是在中国历史上那在外国的历史上同样也会有这样的帝王昏庸无能,人们于是就以他们为原形创造了许多的民间传说来讽刺挖苦他们,正如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篇以西班牙民间故事为原形的童话什么啊?(学生说《皇帝的新装》)好,打开书我们来看这个皇帝是怎样的昏庸无能让人啼笑皆非,我们从中又能够学到什么。
二、正课:
(一)童话介绍:
虽然在从小就接触了童话,读了不少的童话,那么到底什么是童话?童话有什么特点呢?一起仔细的了解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习一篇文章认识一位作家都应该了解他的生活时代和社会背景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才能了解作家的思想准确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先来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时代背景。
1、作者:
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热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暂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麦尔乔家中。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3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文学的代表作。“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而《皇帝的新装》是他的中期作品。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了解了安徒生的生平就知道了在每个时期作者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中包含了怎样的思想要说明表达怎样的感情了,那么我们还要了解一下具体的课文创作的背景,这样可以更加明白作者为什么创作出这样的人物形象他要讽刺的是什么。
2、背景介绍: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表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三)生字词学习:
1、单音字:
炫耀xuàn滑稽jī陛下bì头衔xián骇人听闻hài
2、多音字:
称赞cheng1
随声附和he4
称称职chen4
和和面huo2
称杆cheng4
温和he1
和药huo4
(四)理清思路,根据提示找出每部分并简单复述每部分内容。
课文思路:
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五)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思考:
文章是怎样描写老大臣、官员、皇帝去看新装时的样子的,是通过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
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并思考这几处描写的异同之处。
(明确:课文主要从这几位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语言来进行描写的,不同之处最主要的是详略不同,避免雷同引起读者的兴趣。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这样刻画人物的方法,从中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
(六)分析文中人物:
先思考:这部童话有哪些人物?
明确:骗子、皇帝、老大臣、官员、小孩
有这些人物围绕骗子的骗局从中表现人性弱点和优点看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骗子:
(1)骗子是凭借什么诱使皇帝上当的?
明确:抓住了皇帝喜爱新装的弱点,告诉皇帝他们可以做出世间最美的新装,而且有一个特异功能。抓住了人性中虚伪自欺欺人的心理弱点。
(2)在做新装的过程中骗子又做了哪些工作使自己的骗局完全得逞?
明确:每天夜里点灯赶夜工,在空织布机上装模作样的织布,在每次官员来看布料的时候先下手为强的诱导他们上当紧紧抓住了人们虚伪懦弱的本性。
(3)找出描写骗子的词语句子看看从那几方面描写刻画了骗子。
明确:“摆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急迫的请求、忙忙碌碌、整夜点起十六只蜡烛、‘这些衣服轻柔的像蜘蛛网一样……’为他系上…”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形象生动。
(4)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总结出骗子的'特点有哪些?
明确:奸诈狡猾、善于行骗、手段高明
总结:故事以骗子设下的骗局展开了情节引导出了后来的故事发展、高潮、结局,在这些情节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各种写作手法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写作方法。
小结本节课内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童话的特点,大致了解课文的思路,认识了两个重要的人物——骗子。童话的情节就是围绕他们的骗局展开的,那么剩下的人物在这个骗局里的表现又如何?下节课大家一起认识他们,大家思考在他们身上体现的人性又是怎样的?
(七)作业:
1、生字词解释的抄写
2、自己总结其他人物形象特征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人性怎样的弱点?
三、板书设计:
人物行骗人性
骗子奸诈狡猾、贪婪
皇帝
大臣
百姓
小孩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骗子了解到他们是狡猾,贪婪的人物,那童话中其他人到底为什么这么轻易的就上当受骗了呢?在他们身上又可以看出我们人性的弱点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行一次人性的洗礼看清人性的弱点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时时提防,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二、正课:
(一)检查复习童话的特点、生字词。
(二)分析童话中剩下的人物形象:
1、皇帝:
(1)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皇帝有怎样的嗜好?这样写的好处在哪?
明确:十分喜爱新装,不惜一切代价只为了自己有漂亮的衣服穿。为骗子的骗局成功打下基础,开头这样写可以使人相信皇帝会被引诱上当的情节会发生。
(2)在做新装的过程中皇帝自己想去看布料却派了几个大臣先去看,为什么自己不去?表现了皇帝的什么性格?文章怎样刻画的?
明确:因为皇帝自己心虚,怕自己看不到岂不是万万不可,所以先派人去做试验,先找几个替罪羊,避免自己的王位不保了。体现了皇帝狡猾的特性。文章通过描写皇帝的心理刻画了他这一特性。
(3)童话是怎样描写皇帝自己亲自去看布料的?表现皇帝的什么性格?找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这种描写的方法。
明确:童话通过描写皇帝的语言、动作、心理刻画皇帝看布料。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不愿说出什么也看不见、赐给头衔、封为爵士、授予勋章…….”
表现出了皇帝虚伪,自保的特性。
(4)皇帝穿新装的过程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也是最引人发笑的部分,在这一部分作者又是怎样刻画他的形象的?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这样的描写方法。这些又强烈的表现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征,从皇帝身上看到了人性什么弱点?
明确:作者通过皇帝的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特别突出了动作描写如“把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表现了皇帝昏庸无能、愚蠢透顶、虚伪自保的本性。
(5)皇帝展新装时听到有人议论事实的真相时,自己似乎已经意识到上当了可是又为什么还坚持游行?进一步说明皇帝的什么本性?
明确:皇帝已经意识到上当了可是他仍然坚持游行,说明了他自欺欺人,虚伪,为了自保皇位维护自己可怜的尊严一错再错反而使自己完全失去了人的尊严。
总结:从作者刻画皇帝的片段我们可以学习到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认识到人性的弱点,在平时我们就应该注意时时克服自己的不足认识自己人性的弱点来克服这一点。
皇帝的新装教案篇5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以前都读了些什么童话?在童话世界里,我们认识了“灰姑娘”,知道了勤劳善良互助是一种美德;我们认识了“小红帽”,知道了面临困难和敌人时要冷静、机智;我们还认识了“丑小鸭”,知道了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也不能放弃……童话世界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获益匪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来自童话王国的皇帝,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设计意图: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深受学生的喜爱,从两个设问导入,引发了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童话故事中的所得,也正是学习童话故事的主旨所在。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皇帝)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描述了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讥刺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
2、全文围绕皇帝的那件“新装”写了哪几个片段?
(爱—织—看—穿—议—揭)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提高阅读水平与能力,那么学生是否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文本所表达的内容则是衡量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去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能回答出故事内容即可,思想内涵可以在分析文本后再归纳。)故事内容较长,它以“新装”为线索,让不同人物在这骗局中登场,整理成六个片段,可以让学生对故事的条理把握更清晰。
(三)研读文本,把握人物
1、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场,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用“一个-的皇帝”的句式,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板书)并陈述理由。
(要求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
“一个愚蠢的皇帝”:根本没有布,根本没穿衣服都不知道。
“一个虚伪的皇帝”:天天换,时时换,刻刻换,只为追求外表美。
“一个昏庸的皇帝”:不关心国家百姓,只知道穿新衣服。
“一个无能的皇帝”:听信大臣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
……
2、这个可怜的一国之君真是丑态百出,他之所以会赤条条地在大街上游行,除了他自己的责任外,还有谁的原因?(引出第二批人物:两个骗子和大臣们)你们如何去评价他们?(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如:
大臣们:不敢说真话,极不称职。欺上媚上,只为保住乌纱帽。既是受骗者又是行骗者。
骗子:①骗子行骗,是为了捞取钱财。
②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安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教训他。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做个好皇帝。
③作者在文章结尾没有写骗子的结局如何,其意可能是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痛恨的不是骗子。
3、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不管骗子如何吹嘘这布料的神奇,不管大臣们如何吹捧布料的鲜亮光彩,真理总是会像黎明之星,出现在黑色的夜空。是谁第一个戳穿了这个骗局,扯下众人的面具?
(小孩子)
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
正所谓“童言无忌”,让一个小孩说出真相符合实际。其次,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百姓的意见,以致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在这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混浊世界里吹来一缕清风。真理之星火开始燎原。
让新装失去了神奇,让官员掉下了面具!童话的神奇色彩与现实意义同时呈现了出来!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
(可以读片段。针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朗读语气,引导学生朗读)
如旁白:自然、平缓
皇帝:傲慢、自负
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大臣们:语调迟缓,故作镇定,毕恭毕敬
小孩:天真
……
设计意图:1-3题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通过人物语言、心理的分析去把握人物形象,并从中逐渐领悟童话深刻的.内涵。而对骗子的评价,则可以是多角度的。在进行上述环节教学时,安排学生先独立思考后讨论,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空间。第4题的设计,是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并加以朗读指导,从而更好读出感情、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有更深的印象,让人物形象在语言中再现。
(四)合理想象,创新阅读
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目睹这场荒唐的骗局游戏,这个游戏的各角色回宫将会如何呢?我们来个现场采访:
请同学扮演:皇帝一人,骗子一人,大臣一人,小孩一人,其他同学扮记者。记者要合理设计要提的问题,被采访者作答。
如(问皇帝)大街上都传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这句话,对此你有何想法?
(对骗子、大臣可以同样提这个问题)
(问小孩)大家都说衣服很美,你怎么说他没穿衣服呢?你不怕大家说你愚蠢吗?
设计意图: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以答记者问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展开合理的想象,为下个环节“体会感悟”打下基础,也为练笔作一个铺垫。
(五)体会感悟
当我们初读《皇帝的新装》时,我们会为皇帝赤裸着身子举行游行大典的滑稽丑态而发笑,笑声过后的现在,我们不由得深思,想想,你在这童话中收获了什么?
如: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能像皇帝、大臣般不称职。
要敢说真话,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
要把聪明用在正道上,为集体、国家做贡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受迷惑……
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诱惑、虚荣总会有的,只要我们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只要我们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率真,世界就会更美好!
设计意图:学生在充分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谈情感体验,是水到渠成,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虚伪、欺诈是多么丑陋,而真诚、坦荡是多么高尚。
(六)迁移训练(作业)
根据刚才的答记者问,同学们打开你的想象空间,为这篇童话续个结尾。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除了口头语言的,还有文字语言的,续写即是一个培养想象力的机会,又是个培养表达能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