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推荐5篇(《苏东坡传:800字读后感推荐5篇》)
《苏东坡传》是一部描写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一生的传记作品,该书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苏东坡的才华横溢和坎坷人生。读后感触动人心,引发了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在这里,我将推荐给大家五篇读后感,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对于苏东坡传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1
生活是一台织布机,将困苦与幸福交错排放,织出一张生活之网。看着那交叉产生的纹理,一个人的一生过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就将那古老的布拆开,在那“回首向来萧瑟处”的每一个交织点,看到的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一生从一个状元落到天涯海角,一切都像被赤壁之水冲着前进的,泥泞虽多,但他踩在了上面,踏进文学。
在那一个下着大雨的日子,看着一只只乌鸦叼走纸钱,留下的却不是什么绝望,而是一片乐观。因为当他说“死灰吹不起”时,就把自己吹起了。那些乌鸦是否是诗中的大力神。纸钱是否就是苏东坡的青春,也无人知道。但无论如何,黄州就是他生命上的一条横线,痛苦之线。
而苏东坡一生,当然也有竖线,那中状元的那一刻,那仅六个月的朝廷时光。烘出了那竖线,那欢乐之线。
欢乐与痛苦,才能织出一张生活之网。一个新中国,不就是经历了许多耻辱之火的练就,才爬上了如今窗高台,俯瞰世界。司马迁也经历了耻辱与皇帝的赞承,才飞进了二十四史。拿破仑是经历了早年得意与晚年失意,才被人记住。一个完全成功者是与美相违的。网不堪后人一击。就连苏东坡政敌王安石也有晚年的“骑驴时代”。
苏东坡的命运令我想起自己。上个学期银奖没考上,但妈妈鼓励我说,只有把这当成一个检查自己的机会,才能进步,我就用这个困难治“网”,取得了一些进步。
诚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或许有人连记忆都不是,只是空虚。苏东坡之所以能留下都是因为那一张苦乐交加的网,网住了他的名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2
书扉页记有一九九三年购于海南,距今二十载。当时读过一遍,看圈占处不同笔迹,之后仍翻阅过。林氏的主观色彩显而易见,叙述典雅,议论纷呈。他说,想写就是理由。一九三六年,他携家居美,所带资料有限,况且当时尚无互联网之便,为苏轼作传,实在不易。
之前陆续读完林氏《武则天正传》,作者写女皇的杀人无数印象深刻,立场有偏颇的一面。在苏传中,尽管也有对王安石的抨击,似相对客气。
林氏不拘一般传记格式,兼有多种叙写形式笔法,语调轻松,机智幽默,好读。正如书中所说,书架上列着一位有魅力、有创意、有正义感、旷达任性、独具卓见的人士所写的作品,真是灵魂的一大补剂。
书中说,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
苏东坡有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难怪他快快活活,无忧无惧,象旋风般活过一辈子。至少他自己欣赏生命的每一时刻。
书中说,他第二次遭到流放,远走海外的海南小岛,多少有点认命的意味,心灵倒分外平静。他的人道精神由于遭受许多困难而更加醇美,却没有变酸。他至少能维护他的灵魂,为此付出代价。
苏氏最初和最终的乐趣都是写作。临终前他写了最后一首诗,长老一直和他谈现世和来世,建议他念佛经。苏氏笑笑。他读过不少佛教和尚的生平,知道他们最后都死了。
此前,苏东坡写信给一位长老,其中说:“然生死亦细故尔,无足道者。”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3
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现,世界上竟有如此豁达之人,而他便是苏东坡。
苏东坡的名字叫苏轼,东坡是他的号,字子瞻,他是北宋时期一位大诗人、大词人、大文学家。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唐宋八大家。你背过的“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苏东坡写的一首关于庐山的很有名的诗。
苏东坡一生都在被贬,可是我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乐观的诗句,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破旧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可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佩服的五体投地。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那么光彩夺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一生,我学到了两个字:乐观。
与苏轼人格高尚相映衬的是他人格的魅力,高尚和魅力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同的一面。高尚指其善,魅力是美,分属不同的范畴。东坡人格的魅力在于他对人间贴自肺腑的爱,在于他于任何处境都能以达观心态享受生活,在于他性情里的幽默风趣,在于他能与各阶层人民真诚相交,在于他因言获罪多次却始终不曾停笔,在于他种种魅力。
时光早已涤荡了苏东坡心中那因被贬、因颠簸、因月光、因夜风而生发出的一切忧忧愁愁与不达不快,只留下一个摆脱了官场的羁绊,人事的纠纷的大文学家形象,由宣纸上的墨迹、石碑上的刻纹,穿越千古传递到我们的面前。翻开旧书,在那无数豪情四射的诗词笔墨间,才能感受到生活赋予我们的是什么。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4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必大家都知道这句诗句是中国古代大文豪苏轼所写的。可是你确定你很了解苏轼吗。
读了《苏东坡传》我才知道我对他的了解太浅了。
苏轼是宋代赫赫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美食家不仅如此他还炼丹药,修炼瑜伽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至今流传的古诗名句很多都是出自他的。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为他弟弟所写的,整首诗无处不透露出他对弟弟苏辙的思念,可见苏轼的重情重义。苏轼的词恰似北宋词坛的一阵清风,既影响了当代,又为词体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苏轼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不仅用来写爱情、离别、旅游等,还用来描绘农村生活、报国壮志、贬居生涯等。他用笔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寄托自己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但苏轼词真正的黄金时段是在他被贬的时候。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并将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进监狱,之后侥幸被放出的苏轼开始了“被贬生涯”。
在被贬的这段岁月中苏轼领略了很多事,这也促使他的写作风格出现变化。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俩者耳。”表达了自己想报效祖国的心里,又同时安慰自己虽然被贬,但能赏到如此美好的风景是只有像他现在的一样的闲人才能欣赏得到。
书中也提到过苏东坡诗的受欢迎程度,当时的皇帝和皇后可是把苏东坡的诗当宝贝一样,总是第一时间弄到最新的苏东坡的诗,可见这也是为何,之后皇后帮助东坡。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东坡先生的所作所为,才使得他的一生再也不平淡无奇。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篇5
苏东坡?嗷!就是那个特别有名的诗人嘛,我可是从小就读过他的诗呢,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江东去浪淘尽”等等。是的,这就是我在没读过这本书之前对苏东坡的认识。可是苏东坡只是个诗人吗?当然不是,这不,我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个千古奇人!
苏东坡不仅是位诗人,他还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色入户”,门都破旧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可是他下一句诗却是“欣然起行”。看吧,他果然是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啊!
苏东坡不仅是个乐天派,他还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比如西湖的苏堤,原来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发现西湖中的一种水草破坏了西湖的水质,影响百姓的生活用水。于是他带领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无处可放,他便在西湖中建堤。这样既为水草找到了合适的放置地方,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举措。
苏东坡不仅是百姓的朋友,他还是一名“吃货”。像《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还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对了!他不只是吃货他还是一名美食家呢,他发明了一味至今广受欢迎的佳肴:东坡肉。他还为这道菜专门写了一首诗:《猪肉颂》!他还经常研究各种菜和各种羹,每研究出来的菜品都会请自己的好友去品尝,有的甚至还为此吃坏了肚子呢!
当然这些并不是苏东坡的全部,还有好多好多我没有描绘出来。苏东坡的一生非常的坎坷,但他的一生也非常豁达乐观。想要非常全面的了解一个人太难了,我所了解的苏东坡可能只有皮毛,甚至比较片面,但是苏东坡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坚信苏东坡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