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观潮的教案通用7篇
教案应包括对学生的激励措施,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案的编写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观潮的教案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案应包括对学生的激励措施,以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案的编写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18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观潮的教案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观潮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自由组合,分角色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
2、通过分角色演童话剧,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31《快乐的王子》
2、学生齐读并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片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自学情况。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出示学习提纲。
3、先自学,后分组讨论交流。
4、反馈自学情况。
5、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谈体会。
6、假如你是王子,你会……
五、
1、这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了这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你有什么感想?
六、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把这个童话故事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板书设计:
31*快乐王子
宝石无助的母亲
小燕子眼睛可怜的乞丐王子的伟大
眼睛可怜的小女孩
金箔片子穷人
四年级观潮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三)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四)小结:
喜欢零食是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吃得高兴的同时却忘记要看看食品是否过期,是否变质,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七、作业设计
向父母说说因食品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四年级观潮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能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通过学习,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的必要性,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1、买文具 2课时
2、 路程、时间与速度 2课时
3、参观苗圃 1课时
4、秋游 1课时
5、国家体育场 1课时
6、探索与发现(四) 1课时
7、中括号 1课时
买文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学生估算意识。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2、解决商的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口算:(借助视频)
40x2 = 50x5 = 90x3 = 20x7 =
30x3 = 70x4 = 80x6 = 9 x10=
30x6 = 40x3 = 60x2 = 2 x70=
( )x30=60 ( )x60=180 ( )x50=200
( )x40=80 ( )x40=40 ( )x20=180
90x( )=180 40x( )=120 70x( )=140
师: 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祝贺你们成为这节课的“口算之星”
(设计意图:为本节课学生准确试商奠定基础)
2、板演(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
68÷2 = 648÷8 = 567÷5 =
?设计意图】:结合这3道题总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为本节课学生推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竖势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做什么的时候用过除法呢?
生:我们在分东西、买东西的时候会用到除法。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二、探索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初,校长都会拿出一部分钱资助那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同学,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这学期,校长把负责购买任务交给了老师,我准备到文具店为同学们购买文具,你们想和老师一同去吗?
(板书课题)
生:想。
师:(出事教学情境图。)谁来说一说,你在文具店里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钢笔8元一支,
文具盒10元一个,
书包20元一个,
计算器30元一个。
师:同学们,我们到文具店干什么来了?
生:买文具。
师:怎么没有同学关心老师带了多少钱呢?
生:老师,您带了多少钱?
师:老师带了——一边说,一边拿出80元钱。(8张10元)为了公平老师打算用这80元钱都买一样的文具,请你们结合80元这一信息,提出只买一样文具的数学问题?
生:80元可以买多少支钢笔?
80元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80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
师:老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研究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
(小组合作的要求)
先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在本上写出你的计算方法。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2、独立探索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师:好,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列式的?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
生:因为1个书包是20元,2个书包是40元,3个书包是60元,4个书包80元,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 20+20+20+20 = 80(板书学生算式)
生:我用的是20乘多少等于80的方法,因为20乘4等于80,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20x(4) = 80(板书学生算式)
生:我是用80连续减20的方法,即买1个剩 60元,买2个剩下40元,买3个剩下20元,买4个后就没有钱了。所以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80-20-20-20-20 = 0(板书学生算式)
生:我想80里面有几个20,有几个20就可以买多少个书包。80里面有4个20,因此80元可以买4个书包。
我列的算式是80÷20 = 4(板书学生算式)
生:……
3、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那你们会用竖式计算80÷20 = 多少吗?
(老师特别请刚才用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再请一个错误的同学板书。)
生1 4 生2 4
20 )8 0 20 )80
8 0 80
0 0
师:谁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四年级观潮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
素质教育目标:
1、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
(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2、教学例4:
出示例题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
讨论题:
(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
3、引导概括
解答应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这样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4、综合与应用:(课件)
5、板书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合作学习、讨论、试算,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确定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78
168—17×4100—100÷5×3
2.复习题:
读题,分析解题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
(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
(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
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
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
形成板书:
四年级栽树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级栽树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级栽树158棵。
6.:
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
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止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确定。
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第2、3题。
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1题
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四)、课堂
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还是两步
计算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
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2题
七、板书设计
四年级观潮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难点: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生活当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字打交道,想一想我们在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字。(打电话、人民币的面值等)
师:生活中每一天我们都离不开数,那数是怎样产生的,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本,把书打开,自己先来学习一下。(学生自学书16-17页)
师:都读完了吗?我想请同学来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样来计数的?(学生介绍)
你总结的真好!
师:谁能对古代人的计数法做一个评价呢?(学生发言)
太棒了!
师:因为这些方法给我们带来的许多不便,所以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用计数符号计数
(出示ppt)
师:这些计数符号我们就叫做数字。谁来讲一讲,都有哪些数字?(生:说三种数字)
师:和以前的计数方法比起来,感觉怎么样?(方便了很多)
师:有一个罗马人,他来到中国想买茶叶,于是他走进了一家店铺,掌柜的问他,你想买多少斤呢?于是他把一张写着罗马数字茶叶斤数的纸条拿给中国的掌柜看,你们说中国的掌柜看到这张纸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知道买多少斤)
师:不知道他要买多少斤茶叶对吧?因为在罗马数字当中这个数字表示的是306,而在我们中国不是这样表示的(出示算筹表示形式)这样交流起来不方便,这单生意能做成吗?这些商人最渴望什么呢?(生:发明一种在世界各地都能用的数字)你太了解他们的心声了,于是后来就出现了什么?(阿拉伯数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阿拉伯数字的来源吗?
师:每天和我们打交道的这些数字就是阿拉伯数字,带着这些阿拉伯数字我们再回到古代,他们分别可以用哪些数字来表示呢?(分别表示4、5、7)是不是非常方便?
师:我们可以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的个数(出示ppt)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1等等我们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生答:自然数)对吗?刚才他读的时候你发现,这里面没有发现谁的身影呢?(生:没有0)
师:为什么没有0呢?老师给大家讲一讲,以中国数为例,看不见的物体人们是不数的,就用空位表示,后来用方框来表示,大约在700年以前就用圆圈来表示,慢慢的才演变到现在的数字0
师:请问0表示什么呢?(生: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用)
师:同意吗?那0是不是自然数?是!非常好!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所有的自然数都称为整数。这些自然数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呢?出示几个问题ppt,以同桌为单位讨论一下(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举例说明)太棒了!你真会学习!有最大的自然数吗?无论我们说出哪个自然数我们都能找到比他大一的自然数对吧?
师:在生活中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比亿以内的数还要大的数,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ppt,在我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当中一共这么多人,这个数字怎么读呢?( 生读)
师:你能这么块就把这个数字读出来了啊!介绍一下你的方法!(生: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一级,分三级读出来)
师: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数字都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生回答)
师:我听这位同学说到十亿,我们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个计数单位对吧?那么十亿和一亿有者怎样的关系呢?(生:十个一亿是十亿)是这样的吗?
生:是这样的吗?咱们一起来看一看,首先我们先在亿位上播一颗珠子,表示1个亿,一起接着数,播到第10颗珠子了,该怎么办呢?(亿位上珠子都播回去,在十亿上播一颗珠子)
师:亿和十亿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生:10个一亿是十亿 师板书 再请同学说一说
师:还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呢?生:百亿和千亿
师:那十亿和百亿,百亿和千亿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请仿照刚才的方法来说一说,补充板书
师:再请一为同学来读一读。
师:现在再来读这个数字就容易了对吧!再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请问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9呢?这两个3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到了几个新的计数单位,现在请同学们把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写完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计数单位有,他们对应的数位是什么呢?我们把这几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数级叫做什么呢?亿级包括哪几个计数单位?还有没有比亿级更大的数位吗?我们用……表示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这个数位顺序表补充的更完整了,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我们到目前为止都学过哪些计数单位?
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这样的关系吗?咱们一起仿照这种形式开火车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师:像这样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十进制计数法
师:找一找这句话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生:相邻。为什么?
师:介绍关于十进制的资料
师:生活中不光只有十进制计数法,还有其他进位制的计数方法,我们来看一看,介绍资料
师:学习了这些知识,咱们可以用它来解决问题了
练习题
这个数的最高数位在什么位上?这个数大吗?
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年级观潮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对农村生活充满向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无限风光。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齐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语)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程度。
三、初读课文
1、(过渡语)生字大家预习的这么好了,不知道课文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为了把课文读得更有把握,给我们大家,包括听课老师一个惊喜,我们还是再练习一遍吧,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2、谁想读?你想怎么读?(自己读还是找小伙伴读?你来安排吧。)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听完以后还要给他们评一评。谁来评价一下(你对他说话,要用你。)
你听得真认真!读正确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你朗读的精益求精,对他读的流畅程度,你也可以评价一下。评价的时候,不足要说,优点也要说,给他们全面的评价。你听得真仔细,人家对你的评价,怎么看?你再读一读。你对
他的态度满意吗?给他们掌声。掌声的原因,他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
3、(过渡语)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了什么?看谁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课文描写了乡村的美景,你谈得很好,谁和他的看法不一样?你认为课文描写了瓜藤、鲜花、竹笋、鸡鸭,奥,还有纺织娘,谁还有补充?还有吃晚饭。)
(过渡语)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这么多内容,你们真了不起!听读了全篇课文,乡村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谈得好,老师非常佩服你,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你的看法很独特。)
四、品读课文。3分钟
(过渡语)是啊,这是多美的乡村啊!那么乡村生活到底美在哪儿?我们再来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五、交流
谁先来谈美的语句?(出示句子。)
你有什么感受?谁还喜欢这一段?你读了以后想到什么?
1、瓜藤图。(有表情的读。)5分钟
(过渡语)谁来读你画出的美的语句?(出示句子。)大家请看屏幕,(1)装饰是什么意思?(2)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3)为什么说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放松一下,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你想到什么?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再听:——你有什么感受?给你什么感受?这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区别,用你的朗读,读出乡下人家的可爱来。(自由练读)谁想读?(真好,声音好听,又读得流利,表情也很好,可惜大家看不见,从他的读中,可以看出他喜欢这一段。)谁还愿意读?你读得太好了,一个比一个好!谁能超过他?读得太棒了,我都不敢读了,谁还敢读?(你读得太好了,表情比声音更好!你把对乡下生活的喜爱都放在脸上,真好)现在让我们都把对乡下生活的喜爱放在脸上,读!
2、竹笋图(读出自己的理解)4分钟 (过渡语)从大家的表情和声音中,老师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美?谁感受到的美和他们不一样?
学生读句子,老师出示句子。
就是这句话,老师给大家读一遍,看同学们能听出些什么?(很多,成群,很多很快)大家读这段话,要让人听出竹笋很多很快地长出来。
还是这句话,我再读读,你还听出了什么?
(鲜嫩、探出头来)你想到什么?再读一遍,要读出雨后春笋,争先恐后探出头来生机勃勃的景象。
还有同学想读吗?其实你想怎么读就可以怎么读,只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就行,谁来试一试?
谁读?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好,就带着自己的'想法再读读这句话。
3、晚景图6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读得美,乡下的美景也是各有特色,谁愿意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学生读句子,老师出示句子。
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谁还想谈?你谈得太好了,你能读一读吗? 我觉得你读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慢一点,让大家在头脑中有想象的时间?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不错,慢多了,为什么把红霞、微风、鸟儿重读?如果让你画这幅画,你会画什么?对,把要强调的词语重读,也是一种读书方法。谁还想读?你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啊呀,太美了,我听他们这么读,我心里也痒痒的,我也想读一读,行吗?大家给我鼓励的掌声我太高兴了!谁再读,这个机会给谁?谁还想试试?
(小结)你们看,在农村夕阳红霞微风鸟儿人们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画,从同学们积极的发言,热烈的掌声中,老师感觉到你们是个和谐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正在构建和谐校园,我们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的国家正在构建设和谐的社会,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板书:和谐。)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理解配上音乐再来美美地朗读这句话。
四年级观潮的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歌曲《大雁湖》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调中切分节奏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特别是第二乐句衬词“啊哈嗬”的运用更增添了歌曲浓郁的地方风格,表达了人们对家乡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第三乐句采用第一乐句换头合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抒发了人们对家乡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与热爱。
2、学会简单的蒙古动作,并有感情地演唱《大雁湖》。
3、将歌曲中的切分音,八度准确的掌握。
教学重点:
1、并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把握。
2、切分音、八度大跳的准确把握。
教学用具:
课件、钢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你们看!他是一位少数民族的小朋友,我们可以从他的服饰中知道他是一位蒙古小朋友,她呀,要邀请我们到她的家乡去做客,一起去感受蒙古的美!现在我们就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到她的家乡蒙古去感受那里的山山水水吧!(播放伴奏音乐和图片)
二、教节奏和旋律ⅰ26ⅰ55.︱56ⅰ
大家觉得这些景色美不美?美!刚才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景色是蒙古的一个景区:大雁湖,它呀!就座落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的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很多的珍禽异鸟,大雁湖也在那里安家落户,那里山美、水美、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老师呀,也想来赞美赞美那里的风光,你听!念“大雁湖好风光啊哈嗬”!同学们请你们也来试试看吧,先有节奏的念准歌词,再唱出旋律!(注意重拍的掌握)老师觉得我们用语言赞美还不够,能不能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表达呢!
三、新课教学
1.初听音乐
提问:你们真棒,能懂得赞美之情!现在我们就跟随音乐到《大雁湖》去看看那里的美景,请你来听听这首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它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
2.教师范唱
提问:这么优美、抒情的歌曲,老师也想把它唱唱,你们欢迎吗?(欢迎),那你们在听的过程中想想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歌中又讲述了哪些景物呢?(中速、景:大雁湖、乌兰泉物:珍禽异鸟、天鹅)
3.朗读歌词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感受感受,那现在我们有感情的来念一遍歌词,去感受感受大雁湖的那份美吧!(有节奏的朗读、要抑扬顿挫)
4.哼唱旋律:
朗读了一遍歌词,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大雁湖真的好美啊!我们就把这种美的'声音带入到旋律中来唱唱,我们用“lu”来哼唱,重点指导切分音和难点处,再完整哼唱一遍,用自豪的语气唱
5.聆听音乐
你们的表现真不错!让我们再次聆听音乐,在听的时候我们可以跟着音乐来对口型,也可以随音乐摇动身体!
6.师生合作唱歌词
同学们,老师真的迫不及待的想听听你们的歌声了,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一起来唱唱歌曲!(同学们完整唱一遍,指导1、3句要注意强拍的掌握,2、4句注意难点句和四拍唱到底)师唱13句,生唱24句,再指导,再反过来
7.师生齐唱
曲
下面我们一起来把歌曲唱的更加动听点,那就要注意一句和一句之间要换好气,你听听老师是怎么换的,你们来试试!唱好八度的地方、换气
8.教师再范唱一次
现在你们再来听老师唱一遍歌曲,可以随着音乐感受歌曲的优美、抒情。
9.完整演唱要求舒展、连贯
10.学习蒙古动作
蒙古族人民不仅会唱歌而且还擅长于跳舞,那现在你们跟老师一起来学学蒙古动作吧!
(1)一组唱一组做动作,反之再来一遍
(2)集体演唱歌曲
四.欣赏视频《大雁湖》
下面老师要给你们欣赏一首不同音乐风格的大雁湖,请你认真的体验歌曲中那份大草原的宽广,优美,跌宕起伏的感觉(从速度、力度、情绪上去感受)
五、:
今天我们要谢谢这位小朋友带我们去参观了那么美丽的蒙古,也一起学习了蒙古族民歌《大雁湖》,感受到了它的音乐优美、抒情、跌宕起伏的特点,知道了大雁湖那里的景色非常的优美,特别吸引我们,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去那里走走看看,领略那里的风景,去欣赏那里的文化,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