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案4篇(《夹竹桃》教案:四篇精彩指南)

本文主要介绍了《夹竹桃》教案的四篇内容。这些教案涵盖了《夹竹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通过学习这些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夹竹桃》这篇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夹竹桃》教案4篇(《夹竹桃》教案:四篇精彩指南)

《夹竹桃》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培养审美情趣。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3. 透过文字,补充资料,感受学界泰斗季老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季老对夹竹桃特殊的情感,感受季老的人格魅力——夹竹桃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夹竹桃》。

2、明确目标

(出示图片)大家看着就是夹竹桃开的花,文中哪一自然段描写了花的颜色?谁能读一读描写夹竹桃花颜色的句子?(请一位学生读)作者季羡林先生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好看才爱上它的么?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请快速地浏览课文内容,找出这段话(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重点段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既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直奔课文主题,属于有效学习。】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可以感受到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它有韧性,一个是因为它能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让我们走进文中体会夹竹桃的这两个特点同时感受作者的人品。

3、预期效果

只要大家能够像季羡林先生一样用心去感受那份美,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

二、展示交流

任务一

1、任务呈现:

体会感受“夹竹桃之韧性美”

(想想哪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韧性美?第三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园子里的其他花)在这一自然段中提到过夹竹桃吗?(没有)那作者是不是走题了?(衬托的作用)你真会学习。

2、自主学习:

自由读3——4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3、展示交流:

(一)、“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无不”表示什么?(双重否定表肯定)。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花期长)

(二)、“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大家再读一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含义。“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可以感受到夹竹桃生活条件是时好时坏,在这样的环境下夹竹桃依然迎风吐艳。这就是“韧性”请再读读这句话注意这几个词组的运用。

(三)、文章中有一句话描写了夹竹桃开话的情景,请找出来多读一读。“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有开出一朵……一嘟噜。”“悄悄地一声不响”可以看出夹竹桃默默无闻的精神品质。

引导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盛夏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

整体读文章的内容。

小节:这样“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用作者的话来说“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齐读第四自然段。

试着背诵。

任务二

导语: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1、任务呈现:

学习体会“夹竹桃之花影美”

2、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喜欢看着花影?找出有关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3、展示交流:

生: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师:仅仅是这些吗?读读上面一句。

生读: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师:这句给你什么感受?

生:这句让人感受花香浓烈。

师:具体从哪感受到的?

生:“香气却毫不含糊”可以感受到花香浓烈。

生:从“浓浓烈烈”可以感受到花香扑鼻而来,到处都是花香。

师:继续小声读读,思考:还能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花香浓烈?

生:“袭”能感受到。

师:平时用“袭”形容什么?

生:形容攻击别人,出其不意。

生:这里的“袭”形容花香浓烈袭人。

生:把人都熏醉了。

师:把“袭”换成“飘”,再读一读,感觉呢?

生:“飘”给人的感觉花香似有似无。

生:“飘”没有“袭”感觉花香浓烈。

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作者用词的巧妙。

师:再读读第五节,看看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画出关键的词眼。

生:地图、荇藻、墨竹。

师:幻想丰富,齐读幻想的句子。

生读。

师:我们一句一句细细读。

生读:“我幻想它是地图……就像远渡重洋的海轮。”

师:同学们仔细读读每句话的后半部分这几句话,你是否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果去掉这几句话的话,表达效果会怎样?

生:显得很生硬、不充实。

师:是啊。此段不仅有概括讲述,更有具体地描写,让人身临其境;不仅有静态地讲述,更有动态地描绘,把景写活了。层次清晰、语言生动、淳朴不乏味,季老用优越的语文条件深厚的语言功底给读者展示出一幅幅美妙的月下花影图。让我们配上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师生配合读)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师:学语文,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字写了什么,还要学会运用,下面展开你的幻想,来写一句——出示【我幻想它是……】

生写。

2、结果反馈

交流。

生:我幻想它是南极和北极,它就真的是南北极了。这一堆影子是冰川,那一堆影子是水电站,恰巧有小虫子飞过,那就是中山站和长城站。

我幻想它是一丛错落有致的珊瑚,它居然就是珊瑚丛了,静谧地沉睡在无边的海底。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成了活泼的海洋生物,这只是旗鱼,那只是海龟。

我幻想它是一张乐谱,这是二分音符;那是八分音符,正巧一只瓢虫爬来就成了一个圆圆的符点,仿佛在等凑齐了音符,就开始演奏“夹竹桃交响曲”。

学到这我们可以感受到最后一自然段其实就是对课文的总结。

3、反思总结

同学们读文就是读人,让我们共同,想想从夹竹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季先生的哪些影子?

(1)、回味“大家的写作态度及情感”

课件出示资料。师配乐深情介绍:

季羡林,生于1911年,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194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由于二战爆发,交通断绝,回国受阻,饱受煎熬的他仍然苦读不辍。

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经常被打得遍体鳞伤、不得动弹,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季羡林面对人生的坎坷,不抱怨,不自弃,甚至笑称“这样的锻炼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季老从“牛棚”出来后,被勒令看楼门,守电话,成为一个“不可见接触者”。然而,他晚上坚持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写成小纸条装在口袋里,白天守楼时,脑袋不停止思考,把散文改成有韵的诗。280万字、8卷本的《罗摩衍那》就这样被翻译出来。

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京大学副校长,并且仍笔耕不辍,著作丰硕。

师: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季羡林先生就像夹竹桃一样充满韧性。

季羡林先生没有在文革中倒下,就因为他和夹竹桃一样有韧性。

季羡林先生在饱受迫害的情况下仍然不忘做学问,翻译出史诗巨著《罗摩衍那》,这不正是他夹竹桃般的韧性的体现吗?

师: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借夹竹桃他道出了自己的情怀。(板书:状物咏怀)

其实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是季羡林先生一生的写照,他虽然平凡但是他却是最值得我们留恋最值得我们回忆的人。

让我们再读文章的这句话。思考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夹竹桃》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和“无不”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3.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实物导人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的这棵植物叫夹竹桃。请仔细观察一下这是一棵怎样的植物,并把你观察到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观察后介绍)你还想了解什么?

2.课文《夹竹桃》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还能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想象花影的有趣动人。现在就请大家读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初读了解

1.根据本课的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三、细读指导

1.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朗读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夹竹桃不是

,也不是 ,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

3.为什么说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4.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文章的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这句话既能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又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四、研读分析

(一)分析夹竹桃的韧性

1.“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三、四自然段)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3.投影出示下面两句话,指导学生理解。

a: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中,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b: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这两句话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2)体味“无……不……”和“无不”的作用。

(3)练习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4.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投影出示: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5.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院子里的那些花”?f第三自然段)默读并思考: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

6.朗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明确反衬的作用。

小结:作者通过描写一年三季的花开花落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始终如一,写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二)分析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

1.夹竹桃“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也是“我”爱上了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的想象和幻想?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1)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2)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作者对夹竹桃的想象还不止于此,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4.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花朵、香气、影子)抓住“模糊”“浓浓烈烈”“叶影参差”“花影迷离”等词语赏析月光下的夹竹桃。

小结: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五、品读欣赏

画出文中描写几幅图景的文字,仔细品味,体验衬托和想象表达方法的妙处。

1.雪火相映图。

2.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月光下的夹竹桃。

总结:这篇文章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衬的手法及排比的句式将夹竹桃写得生动有趣。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习和运用这一写作手法。

六、拓展练习

同学们,你们还熟悉哪些植物?请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要抓住植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并恰当地运用你所喜欢的修辞手法。

《夹竹桃》教案篇3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交际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语言实践,教师应在听、说、读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不断地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投影(小黑板)录音机

教时划分:

2课时

课前先学:

收集夹竹桃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文

1.谈话:同学们喜欢花吗? 老师也很喜欢。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写花的文章好不好?

师生一起写课题:夹竹桃

2.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夹竹桃吗?

3.教师可对学生讲的不到的地方进行补充。(出示夹竹桃的文字介绍资料)

二、初读课文

1.大家想知道有关夹竹桃更加详细的介绍吗?那就请你打开书,自己去读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的!

2.不过在第一遍读课文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

(1)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如果有认不识的字或者是不理解的词语,请你用笔标出来。

3.交流学生提出的疑问,鼓励学生间互帮互助。

三、学习第一小节

1.指明读第一小节

夹竹桃不是……也不是……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你读懂了什么?

3.这儿出现了一组关联词,大家会用它来造个句子吗?

4.学生造句之后,教师相机请另一位同学说说:你听懂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

5.齐读第一小节,感受夹竹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四、学习第二小节

1.夹竹桃,一种很平常的花,既不是最名贵,也不是最美丽,为何在作者的心目中却占有如此不可替代的地位呢?大家想不想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

2.出示两幅夹竹桃的图片(一幅红的,一幅白的)

3.看了图片你想说些什么?(美、奇妙)

4.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两种颜色的夹竹桃的!

5.自己读,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6.抓住“火上有雪”“雪上有火”引导学生理解“奇妙”“有趣"

第二课时

一、质疑旧知

1. 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

(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

2.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 、4)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

集体交流

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出示: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不迎风吐艳。

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特点的吗?

(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

5.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

三、自主学习,感受“幻想”的乐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2.汇报: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①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②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齐读。

3.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自由练习朗读。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              。”句式说话。

5.提高要求,把句子说具体些(也可以试着说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

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设计

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比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等,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一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9.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参差迷离

《夹竹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

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3、过渡:咱们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接着来领略她月下的风采吧。

五、境中悟幻,启发写作

1、老师范读,你看到了什么?

2、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

3、学习作者想象丰富

六、拓展延伸,深化感情

1、这么美妙的墨竹作者怎么能不喜欢呢?

2、自然界中,还有好多事物像墨竹那样值得赞美的,如青松、腊梅、荷花、仙人掌、小草、蜜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

(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其他类似内容

1禁毒主题班会教案4篇

禁毒主题班会教案4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四篇关于禁毒主题班会教案的文章。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在班会中有效地传达禁毒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查看剩余 87% 禁毒主题班会教案4篇

2个人卫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4篇

个人卫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4篇

在个人卫生教育的关键领域,本文将提供四个精心设计的主题班会教案,为教育者提供宝贵资源。这些教案将涵盖个人卫生的重要方面...

查看剩余 78% 个人卫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4篇

3确定位置教案4篇

确定位置教案4篇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四篇关于确定位置教案的精选文章。这些教案涵盖了不同年级和学科的内容,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授学生如何确定...

查看剩余 82% 确定位置教案4篇

4《紫藤萝瀑布》教案4篇

《紫藤萝瀑布》教案4篇

本文主题为《紫藤萝瀑布》教案,共包含4篇教案。这些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

查看剩余 78% 《紫藤萝瀑布》教案4篇

5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4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4篇

本文将为您呈现四份精心编写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致力于提供全面的水上安全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溺水风险。这些教案将...

查看剩余 72%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4篇